2025年01月02日

建设大别山区域养老中心

——对话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曹雯

通讯员 吴滕钰 金珊

英山县常住人口有30.42万人,其中7.9万人超过60岁,老龄化率达25.9%。尤其是该县特困供养老人(即五保户)多达5819人,占老龄人口的7%。

如何切实解决农村养老兜底问题,根据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养老事业,打造大别山区域养老中心?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

全覆盖

作为打工大县,青壮年的流失加速了英山村庄的空心化。同时,农村家庭仍比较困难,支付能力不高,照护需求不能有效满足。

郑光文认为,切实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五保户的养老问题,不仅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是对尊老敬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英山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筑牢社会底线,防止“因老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而且,英山正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上千户农村居民因地质灾害避险和重大基础建设项目,需要搬迁,解决好养老问题可以减轻他们进城的后顾之忧。

“社会化服务不足,是农村养老的短板。”郑光文介绍,英山以“共同缔造”理念,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将闲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优先改建为养老机构、老年食堂、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场所,建成农村日间照料中心200余所,实现农村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扎根乡村、贴近村民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助的方式,依托养老综合体和智慧养老平台,完善“家门口”养老助老服务。实现了老人线下和线上点单,到指定地点和上门两种方式接受服务。目前,已累计提供服务7.5万余人次。

英山争取项目资金和超长期国债支持,“一户一策”提供适老化改造,一期450户已竣工验收,二期1000户正在全面推进。对11个乡镇福利院进行迁、改、扩建,满足辖区兜底对象集中供养,并为社会提供代养服务,解决失能老人家庭供养的难题。

养老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

“将养老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英山探索出自己独特的模式。”郑光文说。

英山在全省率先成立国有养老运营平台“森呼吸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整合盘活全县8处闲置资产,改造成养老综合体,提供医养理疗、日间照料等社会化养老服务。通过合营、出租等方式产生的经营收入,作为特困户集中供养的费用补贴,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转。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英山先后引进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江苏禾康养老等15家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打造运营管理、养老服务、研发合作等多个业务板块。截至目前,已有两家养老服务企业进规,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如何保证社会力量在养老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只追求利润,不注重质量?郑光文说,推广“邹倩工作室”就是英山做出的尝试。

郑光文认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要实现良性互动,不仅要有监督,更要有激励。推广“邹倩工作室”,目的是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积极性,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参照邹倩的工作实际,英山对养老机构和护理员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培育“邹倩护理员”延伸队伍,打造以邹倩标准为内核的服务标杆和养老品牌。

建设老年人友好城市

在英山,夏避暑、冬泡泉、一年四季好空气,生态旅游康养资源十分丰富。郑光文告诉记者,随着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英山已成为周边县市区老人的向往之地,常有来自安徽邻县的老人前来治疗和度假。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重,银发经济既是市场机遇,也是需要关注和满足的社会需求。为此,英山夯实社会养老基础,巩固和发展自身优势,提出建设老年人友好城市,打造大别山区域养老中心的目标。

郑光文介绍,英山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聚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由国有平台公司统筹,在全省率先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入驻市场主体106家,上线服务项目116项,累计订单量达到12.7万单。二是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建成覆盖县、乡、村(社区)的“1+11+20+212+N”养老服务网络,形成立足县域、对外辐射的基本框架体系。三是锻造特色养老品牌,以“旅居康养”为突破口,推进多产融合发展。已建成以神峰山庄为核心的田园风光体验游,以吴家山、桃花冲两个景区为核心的生态康养避暑游,以四季花海、洪广酒店为核心的温泉调理疗养游,以茅盾文学奖作品诞生地为核心的文学体验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

--> 2025-01-02 ——对话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0848.html 1 建设大别山区域养老中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