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建设大交通 培育大物流 拓展大产业

——浠水县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浠水县农村公路丁土线。 (陈瑛 摄)

光储充换运一体站。 (曹雯 摄)

撰文:翟君 王琪 方俊 浠水黑豹物流园。 (王路港 摄)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浠水,南临长江、北倚大别,东接吴头、西连楚尾,自古就有“七省通衢”“水陆要冲、鄂东门户”之称。

如今,机遇叠加、优势凸显,融城入圈,借机腾飞,多式联运千帆竞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跳动强劲脉搏。

近五年来,浠水县紧扣“大交通”“大物流”,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利民便民水平不断提高。

放眼浠水大地,纵横阡陌间,一条条高速公路辐射延伸,一条条柏油路入乡进村,一辆辆公交车串起了城乡生活,打通城市经济发展“大动脉”、铺就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

交通畅达惠万家——

“四港联动”助力融城入圈借机腾飞

12月24日,散花固昌码头,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二号转运站正搭建脚手架,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目前,水域工程桩基已全部完工,趸船、皮带机、装船机等设备正在按计划生产建造、陆域工程已顺利开标,预计码头将于明年三季度投产,年吞吐量可达700万吨。”浠水港埠物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尹四建介绍。

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实现“四港”联运的基础。近年来,浠水县围绕公转水、公转铁,完善“铁水公空”四网联通,充分发挥承接功能、聚散功能、汇聚功能、智慧功能,对接新型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港,形成互联互通新格局——

扩水港!2022年,总投资10余亿元的长崃码头工程建成一期4个5000吨级泊位并投入运营,填补了该县无现代化高桩码头的空白。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浠水河航道整治工程,启动散花港、兰溪港、巴河港码头扩容提升等工程,重点推进大型散货码头等建设。

联空港!今年12月,黄冈黑豹国际物流园投入试运营。步入物流园内,一台台货车整装待发,载着床垫、沙发等运往湖南、江西、四川……紧密依托花湖机场,浠水县引进湖北黑豹综合物流园项目,积极打造“空运+城市物流”融合的新型物流模式,加速建设联通内外的现代化物流枢纽。

拓公路!2022年,G347巴蕲公路项目在浠水县开工,如今巴蕲项目第二标段建设已顺利完成。为优化区域路网结构,该县不断完善国省干线主骨架,积极推进 G347、S409、G220等一批国省道建设工程。

“建设大通道、培育大物流、拓展大产业。”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程旭表示,希望通过战略性投资建设,盘活优势资源,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助推浠水蓄势崛起。

物畅其流通天下——

多级物流体系畅通内外联通物流网

快递进村是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一直以来,快递进村受农村村落布局分散、农村快递业务量小、包裹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快递进村受堵。

如何畅通堵点,让快递进村、农货出山更畅通?

近年来,浠水县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县级综合物流园,不断提升配送效率,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12月24日,该县综合物流园物流配送中心内一片忙碌,近10家快递物流公司的分区依次排列,工作人员正对快递包裹进行分拣、装车,快递运送车辆频繁进出。

现场负责人禹利军伸手一指,“这些包裹一大早进港,经过3小时集中分拣,当天就能送到村里。”每天,这里有10余万件包裹送至浠水县400多个村级快递服务网点。

不远处的电商云仓内,“滴滴滴滴……”一张张订单不断通过出票机打印出来,一直拖到了地上。

湖北稻道商贸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胡志勇高兴地说,今年10月入驻以来,生意十分火爆,每天都有约20万件货品发往全国各地。

县域物流“经络”畅通后,浠水县招商引进全国干线运输20强企业黑豹物流投资5亿元落户巴河,加快构建进出花湖机场的客货运门户,目前已初步形成村、镇、县、省、国内、国际多级物流体系的大循环,构建起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物流“天网”“地网”。

黑豹黄冈园区负责人龙桂表示,物流园定位鄂东物流枢纽中心,通过“集采、集运、同仓、共配”助推黄冈与周边地方产业的联动,预计可为地方产业降低10%的供应链成本和30%的物流成本。

当前,浠水县每天进港件有10万件左右,出港件有3万件左右。

乡村迈上康庄道——

绿美“交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浠水县绿杨乡梓木山庄热闹非凡,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们沿着宽阔漂亮的多彩旅游路,观赏美景、娱乐休憩。

“多彩旅游路宽阔平整、沿线风景秀丽,空气质量良好。一路骑行,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来自武汉的骑行爱好者罗先生利用周末到绿杨乡梅朴线重游“铁三”赛道时,对沿途的美景发出由衷感叹。

近年来,浠水按照“高标建设、适度超前”的理念,精准绘制了“三环八射七十二路”网络图,建设人民群众期盼的农村公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向村组农户、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旅游景点延伸,把路修到群众家门口、百姓的心坎上。

高品质柏油双车道的梅朴线,与范查、丁土线串成绿杨乡北部山区、库区内循环。沿线安防、绿化、景观、驿站等一应俱全,全线贯通乱石河禾雀花谷、梓木山3A旅游度假区和望江山庄等景点7处,建成了桑葚、黄金刺梨及绿茶、油茶等产业园11座,丰富的文旅和产业资源,吸引300余名村民就业,沿线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万元,产旅融合发展,带动了沿线村民致富。

“修建一条农村公路,串联一路美景、带动一片产业、发展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程旭说,2018年以来,浠水获评命名了“四好农村路”全省、全国示范县,白莲镇、蔡河镇、绿杨乡相继获评省级示范乡镇,洗桃线被表彰命名全省“最具人气农村路”,农村公路路衍经济蓬勃发展,“交通+”效应充分释放。

景美人和谱新途——

交通运输向“绿”而行 助力“双碳”目标

10月31日,浠水县首座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投入运营。当天,一辆电动重卡缓缓驶入清泉镇麻桥路口充换电站,换上电池,扣上卡扣,换电完成,整个过程用时5分钟左右,方便快捷令人称赞。

12月25日,浠水县首座“光储充换运”一体站在该县现代智慧综合物流园投入运营。同样也是5分钟,一辆电动轻卡汽车就能“满电复活”。

电从哪来?物流园屋顶光伏板源源不断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郑州大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俊介绍,该项目使用园区内一万平方米屋顶光伏设备发电,日均可发电约2000度,实现了光伏发电自发自用,确保区域内的持续电力供应。

“车都不用下,电池就自动换好了,方便又快捷!”司机王文龙乐呵呵地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加油,加满300公里要近300元,现在换电仅需约80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省十几万元。”

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涂柏林介绍,近年来,浠水县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交通+新能源”一体化建设,结合全国充换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推动浠水县新能源汽车智慧充电桩项目建设,将在三年内布局充电桩不少于541处,建设运营管理平台1套,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交错谱新曲。

路畅、景美、人和、民富,一个外联内畅的新浠水,正阔步走来。

--> 2024-12-31 ——浠水县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300673.html 1 建设大交通 培育大物流 拓展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