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国家、军队的宝贵财富。
“坚持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满腔热情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北军休人牢记在心。
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12月26日,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恩施州分校揭牌,这是我省揭牌的第10所军休老年大学分校。
近年来,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在各地持续推进军休老年大学建设,一栋栋设施齐备的大楼、一间间明窗净几的教室,成为军休干部政治活动的阵地、文化学习的课堂、文体娱乐的中心,让众多军休干部有了“新家”。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几所分校,探寻这里的“幸福密码”。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包晓霁 孙四海
一栋设施齐备的大楼
“这所学校,工作人员热情周到,让我们就像回家一样。”12月23日,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宜昌市分校,93岁的军休干部刘忠贤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虽然年事已高,但刘老的学习劲头可不低。在书画教室里,老师提笔做示范,刘老俯在桌对面,看得津津有味。
刘忠贤是陕西宝鸡人,1949年6月参军,参加过青海剿匪、抗美援朝等。朝鲜战争,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担任通讯参谋。1968年因病离开部队后,他在宜昌市兴山县人武部工作至离休。
离休后,刘老曾经在其他地方参加了老年书法班的学习。12月5日,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宜昌市分校挂牌成立后,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学习书法。
“这里交通方便,老师也讲得蛮过细。”刘忠贤说,除了这些,完备的硬件设施也是他选择分校的原因。
记者看到,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宜昌市分校就设在宜昌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大楼里。这是一栋8层楼,里面设有多功能室、声乐室、书画室、棋牌室、电教室等,8楼还开辟了一片门球训练场。大楼毗邻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周边设施功能齐备,交通十分便利。
“2022年,这里改建成军休中心。”宜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朱红霞介绍,项目建设得到了退役军人事务部、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以及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楼于2023年正式投入启用,集服务中心、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于一体。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宜昌市分校挂牌成立后,这里开设了太极、声乐、国画、书法、手机摄影等课程,旨在为军休干部打造一个集思想教育、精神文化及作用发挥于一体的全新平台。
“目前在湖北省内的军休老年大学里,宜昌的硬件条件都是比较好的。”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在60岁的学员张光法看来,在军休老年大学里除了能学习,还能交到更多朋友。12月23日上午,他和6名学员一起,在多功能教室里学习八段锦。
张光法是钟祥人,1988年参军,一直在军事代表系统工作,退休后在宜昌市白龙井军休所休养。他说:“之前军休所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就报名参加了声乐、太极等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退休后最怕什么?55岁的宜昌军休干部马逵说,最怕“失去了人生目标”。军休老年大学的出现,让老同志们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我现在想学的东西可多了,接下来希望学校能开个乐器班。”马逵说。
今年以来,湖北省持续推进军休老年大学建设。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各种资源新建、改建军休老年大学,军休干部的学习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在武汉,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整合全市8个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教学资源基础上,于2023年2月揭牌成立武汉市军休老年大学。如今,武汉市军休老年大学设1个本部、6个分校、1个独立教学点,共有教学场地近4000平方米,授课教室26间,教学设备685台(套),教学班级102个,在校学员达2965人(次)。
一位老司令员的幸福感
“这所军休老年大学,让我这个90岁的‘老头子’焕发了青春。”12月24日,在襄阳市第四军休所,襄阳军分区原司令员田国基说起这句话时,笑容满面。
襄阳市第四军休所是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隶属的二级单位,主要职责是落实军休干部的相关政策,为军休干部提供休养及活动场所,40多名军休干部在这里生活,田国基就是其中之一。
田国基是陕西西安人,15岁参军成为一名军校学员。戎马倥偬四十余载,他参加过抗美援朝,获嘉奖多次。1997年退休后,他留在襄阳。
退休20多年,田国基用“非常幸福、快乐”来形容自己在军休所的生活。
“你看,我们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门球场、乒乓球台、军休老年大学、图书室,这些多亏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全心全意为我们军休服务。”田国基深有感触地说。
幸福源自好的居住环境,也源自多年不断的学习习惯。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襄阳市分校,田国基也是最年长的学员。
在襄阳市第四军休所,军休干部的老年教育开展已久。襄阳市第四军休所所长万勇介绍,早在2010年,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军休干部们的学习意愿,主动与襄阳市老年大学对接,在襄阳市的4个军休所设立了分校。那时,田国基就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和绘画班。“在书法和绘画上,我是‘半路出家’,学习的目的就是在书画中寻找快乐。”田国基说。
11月21日,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襄阳市分校挂牌成立,田国基又爱上了唱歌。如今,他已经是“军休之声”合唱团的带头人,隔三岔五就会组织学员们唱歌。
从襄阳市老年大学分校到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分校,田国基坦言,感觉就是“有了家、有了依靠,很亲切”。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田国基依旧还有许多想学的课程。他说:“接下来希望能多开几个班,比如合唱、舞蹈、烹饪,这些我都想学。”
襄阳市的军休干部学员中,同样幸福感满满的,还有71岁的于亚平。
“写字先要确定基本形状和大小,然后再动笔。”12月24日11时许,在襄阳市第三军休所的军休老年大学教学点,于亚平正跟着老师学习书法。在教学点,她是学员心目中的模范。书法、绘画、音乐、语言表达、手机摄影、太极拳,几乎所有的课程,她都参加了。
于亚平是山东人,1969年入伍,成为一名医护兵。1999年退休后被医院返聘,2018年开始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她说:“现在我的业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上课、做作业,忙并快乐着。”
近年来,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开展军休干部老年教育,不断丰富军休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军休文化品牌,以“文化养老”提升军休干部幸福指数。依托老年大学分校、军休老年大学,搭建“老政委”思政工作室服务平台,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军休老兵进军营、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品质,引导军休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一处共同缔造的样本
社区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居民活动及功能场所缺乏,如何破局?
在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四海社区,通过社区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建共享,不仅解决了社区的燃眉之急,还让军休老年大学实现场地资源利用最大化。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机摄影的构图方法。”12月10日,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黄冈市分校的手机摄影班上,52岁的社区居民周大姐和63岁的军休干部孔火林,都听得很入神。
“这么好的场地,还跟军休干部一起学习,这在从前根本不敢想。”周大姐说。
四海社区位于黄冈的中心城区,有5300多居民,超过60%是60岁以上老人,公共服务设施比较缺乏。2023年,黄冈市启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工作,场地的捉襟见肘让四海社区的干部犯了难。
四海社区党委副书记叶晶回忆,前期开展居民问卷调查时,“居家养老配套设施建设”的呼声最高,特别是“设置固定的家庭医生工作站”。“此前,由于没有固定场地,社区的家庭医生工作站都是流动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到了那里,居民找起来很麻烦。”叶晶说,2023年下半年,经过黄冈市相关部门协调,黄冈市军休所将正在进行的军休老年大学改造进行调整,增加了社区服务的功能,并于今年1月正式交付使用。
5月24日,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黄冈市分校作为全省首家市州分校,正式挂牌成立。
12月2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黄冈市分校看到,学校里不仅设置了教学场所,还有家庭医生工作站、工会驿站、残疾人之家等。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社区、工会、残联等单位的共同打造下,这里已经成为集老年教育、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
“老年教育和社区服务,在很多方面其实是相通的。比如,军休干部在学习之余,可以到家庭医生工作站测测血糖、血压,可以到工会驿站看书、打球,还能享受社区组织的免费理发等志愿服务。社区居民在享受社区服务之外,还能通过市老年大学的网上报名系统,参与到军休老年大学的学习中。”黄冈市军休所所长邱索黎说。
军休干部孔火林居住在黄冈市军休所的院子里。平时,除了在军休老年大学参加手机摄影和合唱班的学习,他没事就会到跑步机上活动活动,到工会驿站里看看书。他说:“和刚退休那阵儿相比,现在的生活充实了许多,作为一名军休干部,我很满足。”
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黄冈市分校挂牌以来,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学校秉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服务兴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牢牢把握“军”的本色与“红”的特色。截至目前,学校共开设线上线下课程12门,累计培训军休人员600余人次。
“我们践行共建共享共治理念,学校已成为军休干部的乐园。”黄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林国兵说。
一支休干志愿服务队
“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任务是清理河边的垃圾。”11月4日下午,在随州市白云湖畔的樱花广场,74岁的军休干部易传苟说着,几位身着红马甲的军休干部大声回应。
当天,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水利湖泊局在这里联合举办随州市退役军人“长江卫士”授旗仪式和开展“保护母亲河”秋季净水志愿服务活动,5支队伍、100余名退役军人“长江卫士”志愿者参加活动。易传苟所在的队伍,是随州市“神农红枫”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队中的20余名队员,都是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随州市分校的学员。
活动中,军休干部们手持网兜、长杆,在水边进行打捞作业,塑料瓶、杂草、树枝等杂物被清除。易传苟介绍,像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经常会参与。
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随州市分校坐落于美丽的白云湖畔,里面设置了综合教室、多媒体教室、书画室、图书室等。分校挂牌前,这里是继武汉市之后,省内第二所市(州)军休老年大学。
学校负责人郭建平介绍,随州市军休老年大学于2023年挂牌成立。学校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服务兴校、从严治校”的办学理念,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军休干部需求为中心,着力打造成为军休干部政治教育新高地、精神文化新园地、作用发挥新平台,随州市“神农红枫”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9月,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随州市分校挂牌成立,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的支持下,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军休人员在传承弘扬光荣传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共同缔造等方面的正能量作用。此外,学校还推行积分制,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年多时间里,随州市“神农红枫”军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学雷锋进社区、老兵宣讲进校园、国防教育进小学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入选全国1000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
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
12月27日,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湖北医养康复中心教学点,几名军休干部学员正忙着写春联。“这些春联都是要免费送给附近社区居民的,这样的活动,我们已经开展了几年时间。”教学点相关负责人说。
在湖北省军休老年大学的引领下,越来越多分校和教学点组织学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严格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通过推进军休老年大学建设等举措,用心用情做好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军休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