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通讯员 蔡敏
12月18日,一份来自财务部门的11月《财务分析报告》摆在同济医院党委书记唐洲平的案头——“月度盈余正增长,主要贡献来自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这让他的心头掠过一丝欣喜,自己秉持的“从创新中要效益、求发展”理念有了更为有力的现实注解。
小与大——
跳出“小算盘”,算好民生“大账”
“担子并不轻。”唐洲平坦言,从2023年12月上任的第一天起,他便一次次地问自己“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在哪儿?”
经过密集调研,医院管理层陷入深思。一些二级医院缺乏技术优势和优质服务,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更难维系日常医疗。公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即便是“百年老店”的“同济”,也不可能置身其外。
现实让“同济”感到强烈的危机感。那些曾让他们引以为傲的独门绝技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步伐,已为不少基层医务工作者掌握,一些疾病并非“非同济医治”不可;另一方面,随着药耗加成的取消等,医院传统的生存、发展模式渐渐走入更为逼仄的空间。
“可以设想的是,如果不变革,一个黑洞,可能就在眼前。”一本账让唐洲平的内心翻腾了无数遍。医院运行成本高,但收支又必须平衡。同时,就医环境要改善,医疗设备要更新,学科要发展,科研要投入,人才要培养,这些支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从哪儿来?彼时,一项新政点燃了他内心的火花。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新增、调整了科技成果转化10个方面30余项管理制度,聚焦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性。
他很快理顺了其间的逻辑关系:有了大批成果转化、运用于临床,不仅可以巩固业内学术引领地位,还可带来可观创新收益,在更深远层面上,新技术的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节约诊疗费用。因此,必须跳出“小算盘”,算好民生“大账”。
“指挥棒迅速做出反应。”医院科研处处长何凡说,在短短2年内,医院密集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的20条激励措施,同时鼓励专家们给转化中的问题“挑刺”,所有新政都指向同一个主题:加快科研成果迈入临床,快速形成“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转化闭环。
作为一名打拼了30余年的老将,同济医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深知其中的掣肘。在给领导层的建言里,他特意加上了这句话,“打造一个好的学科,要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等)导向。一名临床医生完成专利转化、改进手术技术、发明新药或医疗设备等,都可作为成果认定。”其意昭然:尽快给科研工作者松绑,让他们有更为广阔的驰骋舞台。建议很快被采纳,一系列传统评价模式旋即被打破。
舍与得——
投入科研账,节约医疗账
12月4日,35岁的牛先生正喜气洋洋地筹备婚礼,突感胸闷,被送到同济医院心内科。试剂盒迅速作出判断“心肌炎”。一整套治疗“组合拳”火速实施。1周后,患者转危为安。该院心内科医生汪璐芸感慨:“眼下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比以往节约了70%的时间。以前,患者入院后需做心脏彩超、造影等检查,不仅耗时、费用高,还需介入医生完成,现在,试剂盒可在10分钟左右出结果。”
寻思着要发明一种试剂来检测心肌炎源于汪道文在临床上感知到的痛。据估算,在我国14岁以上人群中,每年暴发性心肌炎发病人数约为3万至5万,且大量病人没有被正确诊断。其病死率高达50%。
看着那鲜活的生命在眼前骤然消逝,汪道文下定决心,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经过3年艰难摸索,2017年,汪道文团队终于解开秘密:一种名为STL的肌钙蛋白在心肌炎患者体内载量较高。何不据此发明试剂,为确诊提速?困难不言而喻,没有进一步深入试验的经费、缺乏做试剂的经验,就连如何通过医学伦理审查,汪道文也一片茫然。
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医院科研处负责人找上了门。科研处带来了连续两年、每年200万元的医院科研支持经费,还有在做试剂上颇有经验的白名单公司,即使是伦理审查也在数天内帮团队顺利通过。汪道文此前的顾虑一扫而空。
院方的态度非常积极:“虽然每年要掏出200万元的经费,但这和节约千万患者的费用相比,不值一提。只要对患者有利,就应该支持。各部门都应跳出局部之力,形成合力,为尽早转化争取时间。”经过近3年的努力,纸上的论文变成了活脱脱的产品,汪道文百感交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大有可为。”
曾经,在科研成果和临床产品之间横亘着一堵墙。这道无形的墙,严重拖延着转化、运用的时间。
“拆除藩篱,才能合力突围。整合全部资源,让转化步入快车道。”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会上,医院管理层力主“高台起跳”,整合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等内外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很快,医院设立科创院、医工交叉研究院、数智研究院等,在资源阻隔的那堵墙上凿开缺口。许多配套之举迅速推进:加强孵化器及中试平台建设;与多家单位签订协议,在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肿瘤精准医疗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临床转化研究中心全程追踪每一个项目,一旦有论文或专利成果输入,会立马开启绿色通道,告知相关科室,做好对接准备。
“医院的‘舍’换取了患者更好的‘得’。”院长胡俊波说。
心内科魏翔团队受削菠萝刀的启发,发明了“心肌切除刀”,只用一个5厘米的小切口,就可完成肥心病患者手术。术中,心脏无需停跳,也无需输血,医疗费用降低30%。目前,已有1000多位患者接受这一“中国术式”的手术治疗。
增与减——
预防账增,换得救治账减
一张来自4000公里外的诊断单,让家在新疆温宿县克孜勒镇博然其村的74岁维吾尔族老奶奶阿伊米罕·海力力喜不自胜。
11月20日,老奶奶来到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区域分中心复查。逐一完成了动脉硬度等检查后,她的检测数据自动录入系统。转瞬间,同济医院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全国总中心读取了数据。
“与半年前相比,患者血管衰老指标有明显改善,建议继续控制基础疾病,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同济医院专家发出医嘱。一直担心自己血管硬化的老奶奶,心中的石头放下了。
如今,全国已有百余家医院紧锣密鼓地建设标准化血管衰老管理中心,一张老年血管健康网正在加速铺设,将疾病治疗转化为提前预防、干预。推动此工作的同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存泰教授秉持的理念是:从血管中寻找延长健康寿命的密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血管衰老监测评估干预方案。
其实,攻关之初,该团队能否成功并不明朗。“对患者预防有益,必须支持。”医院党委态度明确,及时给该团队匹配了50万元启动经费。
预防账的增加,换得的是治疗账的大幅减少。张存泰说:“预防血管衰老能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约为1∶8.5∶100,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费可减支8.5元,节约100元抢救费。”
对此,该院马丁院士也有同感。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宫颈癌核酸检测试剂盒,更精准筛查出宫颈癌的潜在高危人群。“此成果可大大降低国家对宫颈癌预防费用的投入,实现相关疫苗的精准接种。”马丁说。
从国内率先研制“纯刚玉—金属复合人工关节”到自主研发中药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从世界首创“陈氏胰肠吻合”术到“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免疫基质调节细胞注射液”,6年来,该院涌现近千个医学创新成果,一批批成果应声落地,为患者带来更便宜、更便捷的就医新体验。
唐洲平坦陈:“在医改中,有许多看似对立的矛盾,以辩证思维,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是我们突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困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