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历史坐标上的创新剪影

郝连杰教授指导开展课题研究。

上世纪40年代,同济医院在四川宜宾攻克了川南人谈之色变的痹病,挽救了当地上万人的生命;

50年代,血吸虫病流行,医院首创“酒石酸锑钾三日疗法”,治愈500多万血吸虫病人,在我国血防史上留下重重一笔;50年代开始,历经20年,裘法祖、夏穗生等带领团队,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克服简陋的条件开始技术攻关,终于取得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技术突破。

60年代,湖北农村发现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同济专家深入当地,用2年时间找到发病机理;

70年代,在裘法祖院士的指导下,蔡红娇教授等人开始进行体外培育牛黄研究。1997年,“体外培育牛黄”获国家一类中药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批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第一个国家一类中药新药。2002年,牛黄体外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90年代,感染科郝连杰研究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毒学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项先行研究提出了我国丙肝病毒与乙肝双重感染治疗的新办法,为阻断感染蔓延做出贡献。

2000年以来,同济医院一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转化,肝外科五项突破创新临床应用研究、腹腔镜泌尿外科开创应用、脑出血后脑损伤新策略、创伤感染流行病学易患机制与诊治措施等,一项一项进入临床,惠及广大患者。

陈孝平院士,在肝胆胰外科领域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创建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提出小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理念,建立不缝合胆管前壁的胆肠吻合术和插入式胆肠吻合术;改进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创建陈氏胰肠缝合技术等。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马丁院士,构建了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精准诊治体系:捕捉中国人群的宫颈癌遗传易感性基因,率先提出精准筛查宫颈癌易感人群概念和策略。同时,在国际上率先用单纯化疗代替国际标准的同步放化疗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能力,这种“新辅助治疗”完全改写了传统,获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已被写入美洲国家癌症指南、欧洲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为近千名恶性肿瘤患者保存生育力。

唐洲平教授,致力于脑出血治疗领域的研究,成功研发出一套“多源感知融合与智能抽吸控制”脑出血微创手术机器人,以其精准、微创和智能化的特点,集成了多源影像配准、穿刺自律控制和颅内多传感实时感知技术,实现了手术过程更精准,更微创。同时,借助大数据云平台和深度学习技术,机器人能够不断自我优化,并为每位患者推荐个体化的最佳手术方案,不仅能够平稳降低颅内压,减少颅脑损伤,降低脑出血致残率,有效解决了脑出血治疗中的“痛点”。

胡俊波教授,在胃肠外科和胃肠肿瘤研究领域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引领并推广了以系膜为导向的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方案;系统研究了胃肠肿瘤发生、转移和耐药的分子机制,提出了有效干预靶点并研发了潜在干预药物;提出了慢传输型便秘的系统化、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实施路径;推动了胃肠外科快速康复的实施,建立了胃肠外科围手术期营养的规范。这些理论和技术在胃肠外科和胃肠肿瘤领域产生广泛影响,促进了学科发展和胃肠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

(本版图片均由湖北日报通讯员 童萱 摄)

--> 2024-12-2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9691.html 1 历史坐标上的创新剪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