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
近日,走进恩施市小渡船街道大观园社区麻纺厂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忙碌的施工现场。塔吊长臂挥舞,工人各司其职,忙而有序。
眼下,小区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平坦的路面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有序,小区周边、道路两旁绿树环绕,新粉刷的栏杆古色古香……
“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如今让人眼前一亮。”小区居民说。2024年9月以来,一场改造“魔法秀”上演,昔日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问计于民
改“面子”更改“里子”
麻纺厂小区建于1990年,共11栋楼房,其中有国有资产4栋。小区住着228户590余人。历史遗留问题多,小区环境脏乱差。
今年9月,大观园社区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麻纺厂小区是其中面积最大、改造难度最大的小区,也是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管理难度和施工量都很大。
最大的难题是拆违。当时,小区院内楼房通道周围杂草丛生,杂物乱堆乱放,弱电杂乱无章,地面违建导致本就狭窄的过道只能容行人或一辆车通过,消防车、垃圾清运车辆无法开进来……
“我当年花好几万块钱修的房子,怎么能说拆就拆?”78岁的住户黄大爷曾是麻纺厂职工,多年前自建房子。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大观园社区党委书记吴志英等人多次上门沟通,与黄大爷话家常,最终黄大爷同意拆除违建。
通过挨家挨户长时间、耐心的沟通,最终,居民同意将小区66处地面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原本狭窄幽暗的通道变得宽敞明亮。
“改造过程中,我们耐心倾听群众心声,问民需、集民智,让群众成为小区改造的主角。”小渡船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党委先后召开群众会20余场次,挨家挨户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力争把每笔钱都用在刀刃上。
“比‘面子’更重要的是‘里子’。”吴志英介绍,借改造之机,对居民反映最多的化粪池时常堵塞、管道破裂、屋顶漏水、电线电缆杂乱无章等问题,也全部整改到位。
问效于民
美好环境让群众舒心
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如今,遇到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会主动反映改造中发现的问题。
“原来车子在小区没地方停,现在车位规范、停车方便,老旧小区改造得太好了!”12月3日,一小区住户感激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说。
小区内有一块约3000平方米的空地,荒废多年,地面凹陷,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部分居民将杂物、建筑垃圾等堆放于此,影响美观。考虑到小区停车难题,社区党委决定将空地利用起来。清除附着物,填平路面并进行硬化,将空地打造成小区停车场,可供百余辆车辆停放。
“停车场建成后,安装了道闸,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难题。同时,小区也有了‘造血’功能,对外来车辆停放合理收取停车费,为小区今后基础设施设备维修换新储备了资金。”吴志英说。
小区内其他几处荒芜杂乱、堆满杂物的空地,经过规划整理,也摇身一变成为精致的公园、休闲广场、篮球场等,后期还将配备娱乐休闲设施,为小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
夜幕降临,从城市上空俯瞰麻纺厂小区,一排排暖色路灯将小区照得通亮。
居住条件好了,环境美了,设施齐了,路宽了,灯亮了,居民自然舒心了。
“之前小区搭建的棚子多,人居环境差,出行不方便,如今大伙住在漂亮整洁的环境里,心情也舒畅。”小区居民周朝春说。
小渡船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工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人人满意,通过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决策权、监督权、议事权,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恩施市频道 作者 曾宪宇 田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