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大数据哭穷”是一种无奈之举

□ 冯海宁

近日,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引发热议。“大数据杀熟”是指在一些平台上,老用户反而享受不到优惠,甚至价格更高。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算法,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等,从而影响算法推送。(12月16日央广中国之声)

相关调查显示,不少受访者遭遇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上个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将重点整治大数据“杀熟”乱象。虽然平台方否认“大数据杀熟”,或者承诺不用“大数据杀熟”,但消费者显然不愿意再“惯着”这种行为。一年轻人通过反复评论“机票太贵了,买不起,不去了”后,发现机票价格从4309元降至1903元,降价超过了2000元。关于外卖红包“攻略”的帖子下,出现“某某软件,我要卸载你”等评论,并称如果卸载软件,过几天重新下载后,会获得更多红包。

某些平台“对人下菜”,对相同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标准,随着算法深度嵌入日常消费,“大数据杀熟”手段花样翻新,愈发隐蔽复杂。面对这种“技术霸权”,用户“哭穷”之举是否真的有效,还没有经过技术论证,只是消费者面对“技术霸权”的无奈表达。规范市场秩序,遏制“大数据杀熟”,更需要法治手段加以约束,从法律和技术层面区别“大数据杀熟”和“差异化营销”,为用户维权和监管者执法提供有力依据。

算法背后是企业的价值选择,从长远看,蚕食消费者的信任根基,只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技术效率与社会公平,才能迎来更加透明、公平的数字消费生态。

--> 2024-12-1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9073.html 1 “大数据哭穷”是一种无奈之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