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撑 完善种业振兴顶层设计
200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了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2024年5月29日,《湖北省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木品种审定、生产经营许可、监督管理和扶持措施等5个方面,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关于良种苗木使用的相关规定,强化重要种苗基地建设、育种创新、产业发展等扶持措施,填补省外引种、种苗网络销售监管等制度空白,为湖北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升全省林草种质资源收集能力和保存水平,湖北省林业局制定出台并实施《湖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实施方案(2023—2025年)》,有序组织省级种质资源收集队伍开展乡土、珍贵天然种质资源收集和汇交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收集天然林草种质资源662份,其中,2023年、2024年分别向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收集汇交种质资源180份、442份,进一步保障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安全。
夯基筑本 摸清全省种质资源家底
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科研体系的重要基础。
湖北省素有“天然植物园”“物种基因库”等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全省分布高等植物6292种,约占全国总数18%,保存有不少被称作植物中的“大熊猫”“活化石”的珍贵、稀有孑遗植物,如水杉、珙桐、大果青杄、金钱松、巴东木莲等。
根据全省第二次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情况,我省共有木本植物125科550属2783种。从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来看,共有野生珍稀树种36科59属8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银杏、水杉、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大别山五针松、黄杉、连香树、鹅掌楸等27种,以及其他野生分布的珍稀树种(含藤本植物及竹类)。从利用类型来看,可提供木材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材用类型有395种,具有观赏性或抗逆性的观赏类型有831种,果实可作为水果、干果或食品配料的食用类型有190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药用类型有729种。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立梁架柱 构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科学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防止资源流失的有效措施,是林业种业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系统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我省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原地保存、异地保存相结合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自然保护地是我省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的坚实基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全省还设有林木种质资源库33处,原地、异地保存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的以及乡土树种林木种质资源。33处林木种质资源库,按保护级别分为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4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9处,按保护方式分为原地保存库19处、原地加异地保存库5处、异地保存综合库5处、异地保存专项库4处,保存楠木、蜡梅、对节白蜡、漆树、三角枫、紫斑牡丹、核桃、血皮槭、红椿、鹅掌楸、桂花、苦槠、秤锤树、长果安息香、金钱松、珙桐等100多个树种的6266份种质资源,合计保存面积49035亩。
2024年11月21日,湖北省林业局确立了第一批省级草种种质资源库1个,这对加快生态修复用草收集进程,提高我省草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聚力攻坚 推动育种创新联合攻关
2023年9月,湖北省林业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成立湖北省林木良种选育协作组,其中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研究工作的专家有35人。2024年,是湖北省林木良种选育协作组奋力开拓育种创新新局面的一年。
面向一线生产实际,开展乡土树种良种选育。2024年初,为解决我省林木良种选育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湖北省林业局组织协作组专家深入96处经初选的天然种质资源原地保存林,开展我省林业生产建设急需的乡土树种优良林分调查、选择工作。5月至6月,协作组专家分组前往全省17个市州开展林分调查和标准地调查工作,调查60多个林分。在专家组和一线种苗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苦槠、麻栎、锐齿槲栎、栓皮栎、喜树、湖北梣、枫香、刺槐、楠木、日本柳杉、杜仲、南酸枣、侧柏、檫木等16个乡土树种通过省级良种认定。
强化科技支撑,助推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2024年,协作组联合林木种质资源库和良种基地开展育种攻关研究,经协作组专家指导,共有17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和26处省级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库)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专家组评审。同时,专家组至少一年2次前往各基地进行实地指导育种作业实施,从育种科研、生产等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到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咨询,及时解决了一线基地生产、科研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专家组的科技优势和基地的资源、平台优势,从省级层面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一体化机制,实现了林木良种选育和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协作组成立以来,在加强基地的科技支撑、提高基地的创新能力、解决当前我省林木种苗结构性不足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湖北省林木良种选育事业发展。
科技引领 探索种质资源科学利用
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最终目标,是在安全保存的基础上科学利用。我省始终将林木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利用作为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不断挖掘资源潜力,为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品种选育,加快我省林木遗传改良进程。本年度全省新增林业建设急需的枫香、喜树、麻栎等乡土珍贵树种良种基地16个,全省国家和省级林木良种(采种)基地达到33个,其中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13个,省级林木良种(采种)基地20个,年均良种生产能力达种子12万公斤、种条4846.5万条。2008年以来,经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各类林木良种共计152个,这些良种发挥了重要的增产增效作用,加快了本省林木遗传改良进程。2010年以来,全省共计选育或参与选育娇红1号、鄂杉1号、华农游龙、楚林保胜等新品种58个,为全省林业新兴产业培育赋予新动能。
开展苗木繁育和推广,全面提升良种壮苗保障能力。2024年度,湖北省林业局组织完成省市县三级保障性苗圃体系建设,确立省级保障性苗圃18个、市县级保障性苗圃46个,用于承担全省林业生态工程造林需要的乡土珍贵树种良种壮苗培育任务、名特优新品种苗木培育任务和有关试验任务;持续推进油茶种苗繁育,全年油茶种苗定点生产经营机构生产可溯源油茶穗条15.3万公斤、苗木5000余万株,满足全省油茶造林需求,全省油茶良种使用率达100%;建立省级良种调拨机制,预计全年可向全省各级保障性苗圃发放生产建设急需的良种种子1.6万公斤,可供育苗3000余万株,可为30万亩以上国土绿化工程提供种苗保障。
利用种质资源助推发展经验做法
巧引金融“活水” 润泽种质资源沃土
襄阳市巧引金融“活水”,助力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2020年—2024年,襄阳市抢抓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争取政府专项债1.53亿元,创造性地实施《襄阳市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截至2024年,建成种质资源保存库8处10988亩、种苗繁育基地12处12756亩、现代林木良种繁育中心1处90亩。
引领国土绿化种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债项目充分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因地制宜建成针叶类、栎类、槭类、油茶、杜仲、中山杉、楠木类等7处专类苗木繁育基地。首轮育苗周期(5年)可出圃各类优质苗木800万株,实现产值4亿元,可为10万亩以上国土绿化提供种苗保障。
对接服务林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入中国林科院华仲16号、24号、30号3个品种特许使用权,为建成10万亩优质杜仲基地和50亿元杜仲全产业链提供良种支撑。
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专项债项目利用现代良种繁育中心实验室和高标准育苗基地,整合已建成的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等资源,通过合作交流,将襄阳市建成汉江流域林业科研和技术人才集聚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两山”转化贡献科技力量。
科研科普两相宜 探出林农增收新模式
楠木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珍贵用材,具有木材性能好、商业价值高等优点,拥有历史文化传承、艺术收藏等价值,是颇受市场欢迎的珍贵用材,也是社会发展必需的国家战略资源。我省长江大学、恩施州林科院、竹溪县双竹林场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8省具有代表性的楠属、润楠属植物71种、614种源、近700份种质。竹溪县建设楠木公路、楠木生态河堤、楠木村庄、楠木谷等,推动狮子垭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双竹林场楠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年创造经济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常年吸引当地村民300余人劳动务工,村民年均增收2.5万元以上。
湖北省林木种苗场珍贵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我省规模最大、保存树种和保存资源数量最多的异地综合库,广泛收集了华中地区主要林木树种、珍稀珍贵树种、乡土树种和重要观赏花木等乔、灌、草、湿的各类林草种质资源975种、12630份。该基地开展种质选优、品种选育、良种研发等科研工作,年繁育林木良种壮苗2000余万株。开展大学生科研实习、中小学自然教育等科普宣教活动,宣传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成果,累计接待中小幼研学师生3000余人次,接待高校师生来场开展课堂教学野外实践活动620余人次。打造出全省首个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自然教育、科普研学、良种繁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异地保存综合库,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挖掘黑杨种质 推动木材加工产业化
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杨树研究所紧紧围绕南方型黑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开发利用,收集安徽、江苏、山东、湖南、湖北主栽优良品种及无性系560多个。该所通过物候观测、抗性测定、生长量测量等方法,对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选出适合我省栽培的南林3412、3804、95、895等优良无性系。开展杨树杂交育种及优良无性系选育, 选育出华石1号、2号,江汉1号、3号,鄂林635、189等杨树良种,推进长江流域杨树育种及良种化进程。
该所积极开展杨树丰产栽培技术、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留根育苗、地膜覆盖等技术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林木生长量。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组装配套及推广应用,推进杨树产业化发展,带动湖北木材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促进林农增收,杨树产业已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
策划:湖北省林业局
撰文:周胜利 杨光明 冉帆 吴志芳
图片:湖北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