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

推进“新财经”改革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

专家学者研讨财经高等教育新路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陶慧

在数字时代,财经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技术本身的变化,还涉及学科布局、培养方案、评价体系等多维领域。

12月12日,湖北经济学院举行“新财经改革湖经论坛(2024):数字经济学科建设暨全国高校数字经济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新财经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展开研讨,共同应对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变革与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正在彻底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催生财经高等教育新范式、新动能。”湖北经济学院校长方洁直面“文科式微论”“财经消亡论”的争论,她认为,只有主动变革才能化危为机。该校去年启动新财经改革,成立了“新财经”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开展为时大半年的“新财经”改革办学思想大讨论,举办50余场“新财经”学科战略转型报告会、研讨会、交流会、座谈会,赴30所高校和企业开展调研近百次,试图通过推动各领域系统性优化、整体性提升、重点性突破,交出财经领域新文科建设的湖经方案。

如何激活新兴学科的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朱方伟认为,要有优胜劣汰的动力机制,结合长周期的战略思维,把工作做实,既要“破五唯”,也要构建有效评价体系,体现大学的包容文化,“但是我们看到,今天很多大学评价体系越来越收敛,最后同质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导致大学内卷的原因。”朱方伟提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第四次技术革命,是财经、政法类高校抓住学科迭代非常难得的契机。要把这次契机作为学科迭代的战略机遇,渗透到所有学科,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财经类高校的竞争力。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打通走廊释放学院大量公共空间、学生转专业实现“零门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司林胜介绍了学校大刀阔斧的改革思路。大力推进学部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大部制改革,同时深化绩效分配、职称评审、科研奖励等人才评价和科技评价配套改革,目前学校出台了30多项文件,改革的成效逐渐开始显现。

“我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平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当代最重要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素养,包括数据科学的分析方法,已经成为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功。

推出17门前沿数智教育课程、成立“数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数智课程学生全覆盖……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敏学教授介绍,该校本科阶段有300多门关于数智教育的课程,通过调研,学校将这些课程进行整合,归纳为17门前沿数智教育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16”课程体系。

--> 2024-12-16 推进“新财经”改革 淡化专业强化课程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977.html 1 专家学者研讨财经高等教育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