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贤姊来兮屈原归

□ 江柳

我终于来到了秭归。

秭归因三峡而闻名,也因脐橙而闻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里诞生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原来,秭归之名源于屈原。说秭归就不能不说屈原。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宜昌市秭归县。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生于钟鸣鼎食贵族之家,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楚怀王时期,官至左徒、三闾大夫。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联齐抗秦。因遭排挤和诽谤,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

进入秭归新县城,屈原之风扑面而来。路口的山坡上,镌刻着红色的隶书大字“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应该就是秭归的序曲和开篇吧。车行在城区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有天问公园、九歌广场、丹阳路、龙舟路、橘颂路、屈原路。进入餐厅,酒店的包间也分别以天问厅、橘颂厅、湘夫人、云中君、涉江厅等命名。我们知道,这些都取自屈原的作品。一个山区小县,动辄以楚辞来命名,实在过于豪华和奢侈,但谁又能说什么呢?谁叫秭归是屈原的故乡呢?

我们来到屈原祠。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原址位于归州古城的屈原沱。1976年7月,因葛洲坝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往归州向家坪。2006年11月,因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至秭归凤凰山。站在屈原广场临江眺望,眼前就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和三峡水库。想当年,这里曾经是悬崖峭壁,江水汹涌,飞流急湍。如今,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坝前水位与坝下水位落差有一百多米呢。

天空正下着小雨,乌云翻滚。突然,一幅奇妙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对面的山顶上,一根巨大的云柱直插天空,再拧出一道弯,形成一个天造地设的大问号。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屈原现身发出的“天问”吗?我想是。屈原放逐,心中惆怅,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于原丘之上,向苍穹发出《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问到神话传说、圣贤凶顽、治乱兴衰。情真真,意切切,问得荡气回肠,问得地老天荒,问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谁能回答?没有答案。那时候,人类尚未发现“提丢斯—波得定则”,开普勒直到中国的明朝才出生,尚未总结出“行星三定律”。屈原满脑子都是疑问,他更不可能想到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建成了三峡工程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国之重器”。如今,屈原来归,他怎能不发出“这怎么可能”的天问!

我们来到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参观。这是一家集柑橘种植、加工、研发、出口、冷藏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展览馆将柑橘生产经营和屈原橘颂文化融为一体,可听、可视、可触、可尝,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大厅正面墙上,书写着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作为土生土长的秭归人,屈姑公司董事长李正伦于20年前创办屈姑公司,从此筚路蓝缕,扎根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实现了脐橙从花到果、从皮到渣的零废弃综合利用,填补了国内柑橘综合利用深加工的空白。他说,“我做了二十年柑橘产业,到今天才真正读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含义。”屈原文化涵养了秭归的土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田。秭归人民因爱屈原而爱《橘颂》,因爱《橘颂》而爱橘树,因爱橘树而发展橘产业。如今,全县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柑橘产量100万吨,产值200亿元。全县80%以上的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柑橘产业,有13个村柑橘产值过亿元。柑橘已成为秭归的支柱产业和农民的致富产业。

无独有偶。离屈姑公司不远坐落着湖北泰和石化设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章文忠先生是温州人,浙江大学毕业后远赴英国深造,在一家企业做到集团副总,年薪百万。他了解到,超低温阀门市场长期被西方垄断,中国此类产品全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他立志“用我所学报效国家,让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制造”。2002年,回国休假的他在秭归漂流意外落水,被当地老乡救起,给他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一碗姜茶暖了一颗心。从此,他下决心来秭归投资建厂,创办了这家从事超低温阀门生产的企业,并担任全国工业超低温阀门技术中心主任。企业的产品一举打破西方垄断,并返销欧美。

“一碗姜茶引进一家高科技企业”当然是个美好的故事。但我更相信,章文忠先生来到秭归,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肯定受到了屈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他一定读过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否则他怎么下得了决心?又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他也一定读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否则,他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我终于明白,两千三百多年来,秭归人一直在呼唤,中华民族一直在呼唤,用《离骚》,用《天问》,用《九章》,用《九歌》,用龙舟,用粽子,锲而不舍,感天动地。终于,屈原回来了,他穿行于大街小巷,行吟在田间地头,就在秭归,就在中华大地。

--> 2024-12-1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766.html 1 贤姊来兮屈原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