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放大创新优势 做强支点功能

访谈嘉宾 曹和平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阅读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超大国土、超多人口、超大产业规模、超长历史阶段的“四超”过程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是该“四超”过程中段乐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丰厚的科技家底、人才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创新发展优势,湖北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湖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开放枢纽功能看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提出要“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在我们国家的开放版图里,湖北的开放枢纽功能有哪些内涵特征?

曹和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沿海五省和三个直辖市先行一步,中部六省快速崛起,湖北联结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十三个省区的战略支点区位变得非常重要。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超大国土、超多人口、超大产业规模、超长历史阶段的“四超”过程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是该“四超”过程中段乐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地理区位上,湖北是“陆—空—河—海”一体化的“九省洲际通衢”。在通衢枢纽所处的网络中,湖北集“港务—巷道—集装箱—疏浚—运营”等诸多便利特征于一身,要能够让省内外、国内外客户感到像在家乡或本国做生意一样的便利。此外,金融中介服务、市场竞争环境、政务服务效能也要与湖北的枢纽特色相匹配。

过去,大车间—流水化—模块化生产制造经济特征明显,沿海五省、三个直辖市的业务主通道是沿海和直通国外的海港空港业务。在数字联网技术支持下共享平台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沿海经济增速相对平稳,中部经济加速,不少制造板块向中西部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共建“一带一路”向陆和向海均衡发展,湖北的枢纽便利性经济变得相当重要。具有远程开户能力的平台经济为湖北提供了现实条件,如果能够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周边中心城市聚落的网络网格为依托的相对完型整体,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增益优势。湖北高校、科研院所众多,具备促进上述数字技术支持下的万物联网向价值化联网过渡升级的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超”特征,内含1990年代不断成熟起来的两部门经济、劳动力转移等经济发展元素,但也有更多的新内容。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内在地亲近数字技术支持下共享经济的网络网格机制。数字平台的网络网格与超大规模的“公—铁—高—高—港—桥—涵—隧—机—库”网络网格相叠加,其边际成本不递增,边际报酬不递减的超制造经济机理,为新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增加了21世纪经济学的新内涵。这种模式,需要实践者去总结,需要创新者去实施,湖北在这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和条件。

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创新发展优势

记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湖北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

曹和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优势是湖北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湖北坐拥各类高校13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2个,现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湖北实验室10家,仅央属科研机构就有23家,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总量靠前。湖北丰厚的科技家底、人才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过去我们说,生产力主要指的是与大车间、流水线、模块化经济或者制造经济相对应的生产能力。但在过去10余年间,经济的基础设施变了,比如原来大车间经济的基础设施是“公路—铁路—高速—高铁—港口—桥梁—涵洞—隧道—机场—仓库”,而现在这10个基础设施单元被一揽子数字化升级了。

数字基础设施变了以后,劳动者的能力、劳动工具的效率和劳动对象质地的变化,展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特征。它不再是原来传统制造经济的那种刚性自动化生产能力。今天,数字设施支持下的材料、能源与系统集成技术,正处在各类拼图趋于完成,各业前沿大突破的时代。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滚动形成的动力学角度看,它们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

湖北正在做强科技创新的硬核支撑,加快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今年出台的《湖北省域战略规划》,强调充分发挥湖北科教、产业、人才等优势,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和北斗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方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努力培育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在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工程方面,推进超高层闪存芯片、高端医学成像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方面,以“用”为导向搭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在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中,需要全面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能力提升、网络化万物互联、智能化创新应用。

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成创新发展优势,湖北应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湖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需要落实到人的现代化上、思维的现代化上

记者:从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全国的总体数据,还是湖北一域的数据,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牵引作用日益显著。如何进一步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

曹和平: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我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虽然我国近年来的创新指数排位不断提升,创新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有比较优势,但创新过程本身还是一个不为人类智慧熟练驾驭的未知世界。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创新发明就像下过雨后的蘑菇一样,一棵树下一簇簇的蘑菇涌出,而两米开外的另外一棵树下,却是杂草横生。大体意思是,创新过程是国民努力和智慧的结果,但它还不像人类的车间生产一样可控制、可预期。

在竞争性产品发明领域,需要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积累,需要高端人力资源在灵光一闪之间爆发形成的创新力,在这些方面,中国人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激发出来。科技创新如果不落实到人的现代化上、不落实到思维的现代化上是不行的。经济要发展得好,就要有吸引人才的机制;要想机制创新,就一定要敞开胸怀。

中国要在新型工业化、数字信息化、智慧城镇网络、现代绿色农业等方面建成创新体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节点上,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应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上作出更多有益实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丹 整理)

--> 2024-12-1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583.html 1 放大创新优势 做强支点功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