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忘,乡情依依。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移民安置点实地探访,和移民代表深入交流,倾听他们将对故乡的深情沉淀于心,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建设新家园、播种新希望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杨卫国:
“继续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
“看看这个苗情,长得多好,蓝莓果下个月就进入成熟期了。”12月10日,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卫国,站在新建的蓝莓智能大棚内,一脸憧憬。
新建的12亩蓝莓产业园,是新博村的最新尝试,也是一次产业转型。杨卫国介绍,普通蓝莓通常是在5月份到6月份成熟,村里引入的新品种蓝莓每年1月至4月上市,收益高,计划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念好产业致富经,奏响民生幸福曲,这是杨卫国担任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坚定不移的目标。
新博村是个移民村,2010年7月,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重点工程建设,新博村作为南水北调外迁移民建制村从十堰市丹江口市浪河镇搬迁到黄陂区六指街道。
面对新环境,村民们起初很焦虑。2011年,杨卫国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从深圳市回到黄陂区担任新博村村委会主任:“乡亲们舍小家为大家,搬迁至黄陂,得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通过入户走访,充分了解村民的诉求,杨卫国团结和依靠村民,先后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基础条件改善、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扶持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实现村社共建、村村共建、多方共建模式,带领“移民村”变身“幸福村”。
为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杨卫国带领乡亲们发展200多亩苗木花卉种植基地、近200亩的茶园和300亩的水果采摘基地。村民们也从出租土地到受聘参与农业管理,再到成为花卉基地、茶园和水果采摘基地的承包者,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15年,年产值5000万元的瓜子厂投产,吸纳30多名村民就业,还能给村里带来每年3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2021年,村里又成立黄酒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与农户共同入股,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如今,新博村的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
眼下,新博村的黄酒产业也在进一步转型升级。杨卫国介绍,黄酒厂厂房正在建设中,计划明年5月份装修完毕,6月份安装自动化生产线,“我们还会做一个黄酒文化的展厅,做大做强甘棠道黄酒品牌”。
如今行走在新博村,一栋栋白墙灰顶的村居鳞次栉比,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香怡人,一幅整洁、文明、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杨卫国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他还在带动村民运用电商开展农产品销售业务,“我们通过村民议事会凝聚共识,新博村还先后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和省级宜居村庄、生态村等多项荣誉”。
“新家园比老家更美好,村里环境好,住得舒服,村委会连菜地都帮我们统一规划了。”正在新菜地摘菜的刘祖翠,指着菜地边上的水管说,种菜、浇菜方便极了。
2023年,杨卫国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干劲也更足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他还在谋划新博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比如计划发展夜游产业,吸引市民来村里看看灯光秀、喝喝黄酒、感受大自然的快乐”。
“感动中国人物”赵久富:
“搬下来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灌溉渠穿村而过,驱车驶过“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黄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的门楼,874套统一样式的欧式小洋楼整齐依路而立,漫步黄冈市团风县团风镇黄湖社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搬下来肯定是对的,大家的生活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大步迈进。”11月25日,在社区幼儿园等着接孙女放学的赵久富介绍,“现在交通方便了,老家经常有亲戚来走动,我就带他们转转看看,亲戚们都很羡慕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黄湖社区下辖郧阳、安阳两个村,2010年四五月间,丹江口库区原郧县移民874户3723人来此落户,黄湖社区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积最大、人数最多的移民安置点,被誉为“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
今年70岁的赵久富是黄湖社区安阳村原支部书记,他曾两次因水搬迁,1965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至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余咀村。2010年,为了支持南水北调,赵久富和原郧县安阳镇3723位乡亲,又再次背井离乡,外迁到600公里以外的黄冈团风黄湖农场。
实际上,赵久富家并没有达到搬迁控制线,但是作为村支书赵久富主动放弃留下来的机会,在全县搬迁动员会上,赵久富在村干部中第一个表态:搬迁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要党组织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听从党的指挥!
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要安心安定,谈何容易。
刚搬来团风,时值盛夏,赵久富与镇里干部一道,夜晚开会定方案,白天冒着酷暑行走田间地头,全村6000多亩耕地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顺利地分给了村民,同时与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等沟通联络,为移民争取了800多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全力以赴确保移民们能够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5年2月27日晚,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正式揭晓,赵久富光荣当选。
如今,黄湖社区已建成黄湖现代农业示范园,集水稻、龙虾养殖、果蔬采摘、花卉、旅游等为一体。行走在黄湖社区,赵久富自豪地介绍:“安置点陆陆续续建成了学校、医务室、集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愈发完善。黄湖移民们从未有一人返回老家。”
近年来,黄湖社区与村两级积极作为,陆续引入粮食加工厂、纺织厂等企业。每至丰收时节,广袤的田野上,大型收割机整齐排列,协同作业,收购车辆更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实现了产销无缝对接,彻底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如今的黄湖社区,涌现出了多位种粮大户、养殖大户……
“搬下来之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赵久富介绍,以前在老家,大家主要依靠种地为生,现在,许多村民都在团风县城找到了工作,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家家户户都购置了小车,生活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彭先进:
“用心用情讲好南水北调故事”
“已经非常适应武汉的生活了,产业也在多元化发展。”11月30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道彭家庄,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社长彭先进正在给高架草莓铺垫网,这是她又一次新尝试。
东西湖区柏泉街道彭家庄,是一处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点。2010年10月,为支持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项目实施,彭先进和乡亲们从丹江口六里坪镇孙家湾村搬迁至此,从迁离故土的不习惯,到带领移民乡亲在家门口创业,从一株小小的多肉植物开始,到2015年成立武汉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成为远近闻名的“多肉女王”,她在新家园持续书写着传奇。
创业之初,彭先进凭着不服输的干劲,一步步扩大多肉规模,2016年,东西湖区移民局帮助她建造了一座连栋大棚,当年彭先进实现销售300多万元。
但是,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2018年的一场雪灾,合作社的8个母苗大棚被大雪压垮,20多万株多肉植物被压坏,在移民部门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她收拾残局,重新出发。
“在武汉生活的十余年,我就像一根压不弯的钢管,虽然先后遭遇雪灾、冰冻灾害天气,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彭先进说,创业不只是自己的事,身后还有好多乡亲们。
“90后”移民郑晓英是彭先进团队中的一员。2022年,在外务工的郑晓英因生二胎回到彭家庄,在彭先进的邀请下,郑晓英来到合作社,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我觉得实现了人生价值,感谢自勇园艺提供的舞台”。
近年来,每年有30多位移民乡亲在自勇园艺固定就业,高峰期时,基地务工人员超过100人,大多是村里的脱贫户和老人,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
如今,彭先进的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多肉培育、果蔬采摘、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休闲旅游基地,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彭先进先后获得武汉市“三八红旗手”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进程中,浓浓的乡愁一直萦绕在彭先进心间。2019年,她自费筹建移民纪念馆与农耕园区,并不辞辛劳,多次专程奔赴十堰,精心搜集往昔的农耕器具,并将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与乡愁情感的物件运送至武汉。通过将移民文化与农业文化巧妙融合的创新举措,人们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亦能够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动人故事以及传统农业的深厚底蕴。
踏入自勇园艺内部的移民纪念馆,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沙盘模型,其逼真地再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沿线壮丽风貌与艰辛建设历程,每当合作社举办各类活动之际,彭先进总会亲力亲为,引领大家步入民俗馆,细致入微地讲述南水北调工程以及移民的故事。“南水北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将继续讲好南水北调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晓这背后的奉献与伟大。” 彭先进目光坚定地说道。
撰文:郑修鹏 汪欣如 秦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