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千里长渠,不但连着京津冀城市群,还串起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并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成为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2023年,京津冀豫四地经济总量达16.35万亿元,占中国经济总量的12.97%。其中,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4万亿元。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
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4年至2023年,全国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用水量为67.31立方米。以此估算,中线10年北调“南水”总量,有效支撑了受水区超10万亿元GDP的增量。
南水北调之前,我国北方地区普遍依靠超采地下水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线通水以来,随着北方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从地下水大幅置换为“南水”,一口口机井封存沉睡,一个个“漏斗”止跌回升,华北平原的“地下盆地”得以休养生息。
随着地下水位回升,石家庄市中心4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悄然消失。滹沱河畔正定县周家庄村、河南新乡辉县等地,因缺水而断耕20多年的水稻,又在北方大地再度复耕,稻花飘香。
一杯“南水”,穿越黄河,郑州“南水几字弯”里崛起国家级航空港。11年来,郑州航空港区GDP年均增长14%以上。
一杯“南水”,为石家庄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提供了生态支撑。正定县塔元庄村集体收入,由2013年的530万元增至去年的3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3.5万元。
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南水北调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
只有践行“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才不会陷入大调水、大浪费、再调水、再浪费的恶性循环。
为了节水,北京2023年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2.77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近三成,创历史新高。其中,11亿立方米再生水用于为河湖生态补水。
为了节水,天津共建成了1963家节水型企业和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达1806个,全市16个区全部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为了节水,河南驻马店上蔡水厂“南水”处理无限循环;河北邯郸永洋特钢的职工宿舍,为水龙头装上了“读卡器”,“南水”在生产中的重复利用率超98.9%。
金秋的团城湖,碧波如镜。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的终点,首都北京。
“南水”北送的十年,湖北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年186天达到Ⅰ类标准。4000多公里库区岸线,步步是“高压红线”。1050平方公里库区水域,滴滴都严防死守。
“南水”北送的十年,京津冀豫26座大中受水城市的“南水”水质,全部稳定在Ⅱ类以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年奔涌,这杯“南水”清澈如初。
十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地位
(数据来源:十堰市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
水源区面积占比最大
十堰市10个县(市、区)均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承雨面积
21000平方千米
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9%
水域范围最广
丹江口水库在十堰境内水域面积
620平方千米
占水库总面积1050平方千米的60%
汇入水量最多
十堰境内大小河流
2489条
其中河长5千米以上的741条
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153条
年均入库水量350亿立方米
占全库汇入总量388亿立方米的90%
库岸线最长
丹江口水库
在十堰境内库岸线长
3524千米
占库岸线总长的76%
淹没土地最多
丹江口水库两期工程建设
共淹没十堰土地
55.2万亩
占库区总淹没面积95.7万亩的57.7%
安置移民最多
十堰市先后两次移民共计
46.9万人
占库区移民总数83.4万人的56.2%
本版文字:
湖北日报全媒报道组记者
李墨 崔逾瑜 刘汉泽 夏永辉
许应锋 刘天纵 余宽宏 张灿 杨千帆
制图: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