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50多条干涸的北方河流被“南水”唤醒

2023年7月,百泉湖景区里游客一睹“百泉复涌、水涌若轮”的风采。(当地摄影爱好者韩修平供图)

焦作市天河公园。(新华社发)

十月十七日,沧州东光县油坊口村村民在复涌的古井旁取水。(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 摄)

截至12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685.94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超100亿立方米。

受益于“南水”,我国北方50余条曾经干涸、断流的河流重新复苏。同时,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作为一名“80后”,在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工程运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伟的前30年记忆里,从没见过“有水的滹沱河”。

“河道里全是裸露的泥沙,秋冬季风沙漫天席卷,打得脸生疼。”他说。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时,也曾回忆起在正定工作时的滹沱往事:“地下水水位年年降,每年降0.5米左右。”“看县志,滹沱河水丰草茂。可到实地一看,哪还有什么河,都是干沙床子。骑自行车到了那儿,扛起车就能过河。”

自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这位苦难的“母亲”,一度干涸断流了长达40多年。

2014年,“南水”入冀;2019年,滹沱河迎来“南水”首轮生态补水;截至今年6月,滹沱河已累计接受生态补水38亿立方米,其中12.5亿立方米来自“南水”。跨越1000公里山河,沉睡已久的滹沱河,在“南水”亲吻中,复流苏醒。

让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的滹沱河,只是“南水”通过生态补水或水源置换,唤醒的50多条河流之一。

因为缺水,1996年北京最大的河流永定河断流,1999年潮白河断流;因为缺水,“太行泉城”河北邢台百泉干涸、河南新乡百泉湖400多个泉眼枯竭、保定城区昔日水源地一亩泉断涌了近半个世纪;因为缺水,瀑河水库库底无奈种上了旱地庄稼,守库人唐小福在水库工作近20年无水可守……

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十年累计向沿线河湖补水100多亿立方米,华北大地一个个干涸的河、湖、洼、淀、泉、渠、湿地重现生机。

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雄安新区的白洋淀——这颗曾经蒙尘的“华北明珠”,水质一度糟糕。

2018年,“南水”奔流而至;同时,白洋淀上游“九河”之一的瀑河水库,也被“南水”激活。

今年8月,“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现身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亦庄调节池;密云水库库区鸟类由190种增加到235种;北京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永定河等五大河时隔26年再现“流动的河”。

冀豫大地,“太行泉城”河北邢台时隔35年重现泉水绕城胜景;河南新乡百泉湖也在泉水消失18年后,再现百泉喷涌……

“南水”沿中线奔腾的1432公里,流经里程堪比中国十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十年680多亿立方米的调水总量,相当于往北方输送了4700多个西湖。

“南水”蕴含的磅礴伟力,正推动美丽中国向着更加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组记者

李墨 崔逾逾 刘汉泽 夏永辉 许应锋 刘天纵 余宽宏 张灿 杨千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干渠长

1432

千米

其中

渠首至北京段长1277千米

明渠1197千米

PCCP管及暗涵80千米

天津干线全长155千米

总干渠划分为

9个单项工程

陶岔渠首至沙河南段工程

沙河南至黄河南段工程

穿黄工程

黄河北至漳河南段工程

穿漳工程

漳河北至石家庄段工程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

天津干渠工程

其他工程

(数据来源:

十堰市南水北调

水源区保护中心)

制表/徐云

2024年6月19日,雄安新区白洋淀水域,一只成年青头潜鸭正带着数只小鸭在水面觅食。

(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学农 摄)

--> 2024-12-1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521.html 1 50多条干涸的北方河流被“南水”唤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