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整“回”流失土地 建好高标农田 守住百万耕地

——当阳市落实最严耕地保护红线

当阳玉泉河开展流域治理国土综合整治。

9月18日,当阳市佟湖村百亩高标准农田上,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抢收水稻。

当阳市草埠湖镇金龙村,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

当阳市王店镇白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土机来回穿梭于田间地头,让小田变大田。

整理好的耕地正在播种。

悠悠沮漳河,沃野千里;壮美玉泉山,阡陌纵横。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湖北省37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之一,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023年以来,当阳市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端稳端牢了“中国碗”。

筑牢耕地“压舱石” 通过整治整理找回近8万亩流失土地

初秋,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的一片稻田边,即将成熟的水稻已泛出金黄。

过去,这里是废弃的连片坑塘。

2022 年 12 月,通过耕地流失整改,民新村对这片区域废弃坑塘、低效园地、撂荒耕地等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变成了120亩的水稻田。

“村里将这片水田平均流转给了阎宏运等两个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种粮食作物。”稻田边,村党支部书记邓梦琦说。

汽车行进在当阳市的田野上,随处可见青黄、金黄的田野,成片的稻田像柔软的金色地毯铺展在大地上,进入了丰收的季节。河溶镇副镇长杨涛介绍,去年,河溶镇找回流失耕地1.78万亩,整改任务完成比例为107%。

根据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当阳市现有耕地面积122.02万亩,是宜昌市唯一没有耕地恢复任务的县市。

“2023年,我市共完成耕地流失整改面积7.98万亩。”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保股股长唐雷表示。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作为全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之年,当阳市认真落实省市两级自然资源部门任务,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当阳是全国粮食主产县,也是湖北省37个粮食主产县市区之一,年产粮47万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列宜昌第一,用占宜昌四分之一的耕地贡献了宜昌三分之一的粮食,被誉为“宜昌粮仓”。“122.02万亩”这个数据,与2022年耕地面积120.45万亩相比增加1.57万亩,与2020年“三调”耕地面积121.71万亩相比增加0.31万亩,与“三区三线”宜昌市下达的耕地保有量120.71万亩相比增加1.31万亩。

近三年来,当阳市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指标位居宜昌前列。2023年度,因耕地保护成效突出,当阳市被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表彰为“2023年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表现突出地区”,并荣获省级激励资金500万元。当阳市河溶镇还荣获“全市2023年耕地保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打造增收“聚宝盆” 高标准农田收益增长30%

耕地不仅要保住数量,更要提升质量。

“现在都是连片大田,沟渠、路网建设齐全,耕种管收都有社会服务组织专人弄。”秋日里,当阳市淯溪镇刘河村头,金色稻田一望无际,收割机往来穿梭。在收割完稻子的稻田里,种粮大户刘代建正驾着搂草机,将田里的稻草收集、打捆,卖到附近养牛场。

村党总支书记曾祥宇介绍,以前,刘河村各家田块小且分散,不便机械集中连作,加之田块交叉、灌溉不便,只能半荒半种。去年,村里开展高标准农田整治,同时引导种粮大户适度连片流转土地,并根据种粮大户需求,目前淯溪镇刘河村里已完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

小田并大田,夹杂其间的一些小水坑小坡地变农田,刘河村粮食种植面积增长1000多亩。田成块、沟成渠、路成网,农户流转收益增长30%。排灌有保证,水稻亩产平均增长约200斤。集中连片种植,每亩成本平均下降约200元。

近年来,当阳市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修复治理等措施,不断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顺应山形水势,打造“连片田”,量身定制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是‘藏粮于地’的好举措,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粮食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两河镇群丰村种植大户肖云中说。

肖云中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作物,去年,他承包的农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水渠和机耕道等措施,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以前,由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遇到干旱或洪涝天气,粮食产量就会受到影响。现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即使遇到极端天气,粮食产量也能保持稳定。”肖云中说。

据统计,目前当阳市共投入资金14.43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9.6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以上。

激活土地“生命力” 确保122万亩农田必须是良田

在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当阳市还注重耕地生态修复治理,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项目,对矿山废弃地、受污染耕地等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恢复耕地生态功能。

“我们村通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新增了耕地面积30余亩,全部种植了油菜作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庙前镇烟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发兵说。

此外,当阳市还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生态价值。

“我们村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增加了农民收入。”河溶镇前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兴明说。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高质量的土地将带来高品质的作物,高水平的收入。

“我种植了60亩地,每年通过种植油菜和水稻,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5万元。”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种粮大户阎宏运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良田好土要优先保粮食,果树苗木尽量上山上坡。

为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近年来,当阳市通过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恢复整改等措施,逐步将难以稳定利用耕地变更调整为稳定利用耕地。同时大力推动林地、耕地空间置换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分析15度以下林地和25度以上耕地数据,结合耕地流出整改和耕地恢复任务,开展林耕置换,实现“耕地下山、林果上山”。

下一步,当阳市将不断完善补充耕地后续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新增耕地长期稳定利用。同时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和种粮积极性。

帮助耕地“长牙齿” 耕地巡查员“一码管地”

找回耕地、建好耕地,更要守好耕地。

2023年度,当阳市违法占耕比为0.25%,低于宜昌违法占用耕地比例0.98%。

“我作为村级巡查员,每天都要对村里的耕地进行巡查,发现有破坏耕地的行为,我会第一时间向村委会和自然资源所报告。”草埠湖镇楚湖村村级巡查员李华说。

为守好这122万亩耕地,当阳市线下聘请45名专职耕地保护巡查员,每月对各镇(街道)、村组实行巡查全覆盖。此外“人防+技防”常态化监管保护体系和“一码管地”的线上监管模式也大大提高了巡查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统一赋码、扫码可看、开启“随手拍”等方式赋予耕地“身份证”,耕地保护巡查员可以实现“一码查地”“一码举报”“一码巡田”;线下聘请45名专职耕地保护巡查员,每月对各镇(街道)、村组实行巡查全覆盖。全市每年度违法占耕比均控制在1%以内。

今年以来,当阳市以开展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改和新增耕地“春苗”行动为契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挖湖造景、绿化造林等行为进行坚决整治,对耕地撂荒、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等行为进行有序引导,确保耕地应种尽种、应保尽保。

“我们村通过整治撂荒地、复垦旧宅基地等方式,新增耕地面积50余亩,全部种植了粮食作物,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王店镇泉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涛说。

在整治违法违规用地的同时,当阳市还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腾出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用地需求。

“我们村利用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复垦耕地面积30余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20余亩,全部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用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半月镇凤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华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阳市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当阳力量。

策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当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2024-12-11 ——当阳市落实最严耕地保护红线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410.html 1 整“回”流失土地 建好高标农田 守住百万耕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