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0日

广水“孔阿姨”

十年默默资助3名贫困学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钰杨

通讯员 刘冬 李茵 曾瑞鸿

12月6日凌晨六点,随州广水市长岭镇柳堤街庆容杂货店。

“哗啦”一声,卷帘门应声开启。孔庆容披上外衣,扫地、拖地、整理货架,一丝不苟。

杂货店开了快30年,这位邻里口中的“能干人”,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

“没孔阿姨资助,我可能没机会迈进大学校门。”今年10月,身高1.17米的随州“微微女孩”邹贝贝成功保研,她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的从初中就开始资助她的好心人,正是孔庆容。

苦了半辈子,默默资助三名贫困学子走出小镇、考入大学。“孔阿姨”和她的小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有大家的爱心,才有我们这家店”

孔庆容今年62岁,育有一儿一女。早年间,丈夫在家附近务工,她在家务农带孩子,生活平淡而幸福。

1986年,小儿子出生,一家人还沉浸在喜悦中,丈夫却突然查出急性肝癌。

“医药费、生活费、奶粉钱……每晚都是哭着睡着了,早上醒来眼泪打湿半个枕头。”孔庆容哽咽着回忆。

丈夫离世后,孔庆容四处打工,晚上回家带孩子。“家里还有3亩田,怎么也不会饿死!”种田、养猪、卖炭、当小工……她靠着一双手,拉扯两个孩子长大。

最难的那几年,每当孔庆容觉得撑不下去了,总有人不计回报拉她一把。

在外奔波、收入不稳,乡亲们给她出主意,劝她把自家堂屋改为杂货店,既有收入,也能照看孩子。开店差本金,亲戚听说后卖了一头牛,把600块钱交到她手里,丢下一句“不着急还”便匆匆走了。

杂货店开起来了,因为待客和气,价格公道,街坊四邻都照顾她的生意,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因为大家的爱心善意,我们一家的日子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招牌没改,孔庆容时常对孩子们说,这是间“爱心杂货店”,以后遇上他人需要帮助,也要竭尽所能地出一份力。

“只要你想读,我就一直供”

随州广水市长岭镇与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一河之隔、一桥相连。

2015年,孔庆容到府河镇市集买菜,身旁路过一个小姑娘,引起她的注意。

“孩子脸色蜡黄,瘦得跟只小鸡一样,看着就让人心疼。”小姑娘走远后,孔庆容打听得知小姑娘名叫小花(化名),在府河镇中心学校读初一,父亲得癌症去世了,不久后母亲也郁郁离世。

孔庆容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由于条件不好,她的儿子15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了。“孩子太可怜了,我想帮一把,只是咱家这个情况……”回家后,孔庆容与女儿商量,没想到女儿全力支持:“妈,你大胆去做,钱不够有我呢。”

次日一早,孔庆容前往学校,见到了府河镇中心学校校长冯家安。“她只说自己姓孔,想资助孩儿读书,不让我多声张。”冯家安还向孔庆容推荐了另两名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其中一名就是今年保研到北京交通大学的邹贝贝。

因为一句“我见不得孩儿读不了书”,2015年起,孔庆容同时为三个孩子提供资助,金额从一开始的每人每年2000多元,逐步增至每人每年4000元。

为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孔庆容花了不少心思瞒住这件事。

初中时,每次见面,孔庆容都会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然后顺势将钱塞进他们校服口袋里。

高中时,孔庆容便分别邀请孩子们到家里来做客,顺便给他们做顿饭。临走时,孔庆容就说店里货进多了,卖不出去,趁机给孩子们书包里塞上满满一包零食。

今年10月,孔庆容收到了邹贝贝保研成功的消息,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只要你想读,我就一直供。”孔庆容回复贝贝,“阿姨永远在你身后!”

“孩子们会替我把爱传递下去”

在长达十年的资助中,孔庆容也出现过资金短缺的情况。每到这时,儿子女儿便立即顶上。

“我的收入支撑三个孩子有点勉强。每到开学前,孩子们便会问我钱够不够。”杂货店的墙上,一面挂着孔庆容一家的全家福,另一面是孙子孙女的奖状。

“我婆婆24岁守寡,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她身上坚韧的力量也感染了我们、激励着我们。”在儿媳申薇看来,孔庆容是一家人的榜样。当年出嫁,媒人介绍婆家经济条件有限,申薇主动提出不要彩礼:“一家人心地善良,勤劳踏实,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如今,资助三个孩子的爱心,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传承着。

去年,孔庆容的女儿在武汉偶遇了一名残疾女子。交流得知,女子育有两个小孩,生活拮据。孔庆容的女儿当即决定每年资助女子4000元。

善意是一颗种子,随着爱的浇灌而生根发芽,长出一片片绿荫。“我老了,但这家杂货店会一直开下去,我的孩子们会替我把爱传递下去。”如今,孔庆容家已盖起六层小楼,两鬓花白的她抱着孙子孙女,笑得温柔。

--> 2024-12-10 广水“孔阿姨”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8331.html 1 十年默默资助3名贫困学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