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利川一年花9000万元为石柱黄连“做嫁衣”

11月21日上午8时,黄水镇黄连交易场景。

封口工正在将打包的黄连运到电子秤上称重。

11月20日,利川市建南镇大道角村连农黄学富正在将烘干的黄连装袋。

湖北利川与重庆石柱相邻,都产黄连。前者产量占全国60%,后者建有全国唯一的黄连交易市场。

利川黄连拖到石柱销售时,必须装进印有“石柱黄连”的袋子才能过磅交易。不仅价格被压低,还要交一笔不菲的服务费。

利川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也准备建个交易市场,打造利川黄连品牌,从而在两地引发了市场竞争还是重复建设的讨论。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利川是否还要再建同类专业交易市场?这种“重复建设”是否顺应市场规律,有助于利川打造黄连品牌?

初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带着疑问走进高山,探访连农种植、企业加工、市场交易,往返利川石柱两地,听政府部门意见,访专家学者。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罗序文 魏萌叶 通讯员 江东

一场憋屈的跨省赶集

11月21日5时,周万政摸索着起床,把从农村收购的黄连一袋袋装上皮卡车,从利川市建南镇出发,前往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黄连市场。每周一、四、七,是黄水市场交易日。从2016年起,周万政几乎每周都准时跨省赶集。

黄水海拔1500多米,周万政开车走完2个小时山路终于抵达市场,市场有足球场那么大,地上用白线画出一个个方格,三四个平方米,标有序号,这就是摊位,年租金三千元。周万政把车开进自己的摊位内,搬下蛇皮袋,倒出黄连。来自利川汪营镇的牟联谷到得更早,已把黄连堆成山。

8时整,市场开业,场内人声鼎沸,一堆堆黄连引人注目。周万政说,市场中有贩子、客商、药厂代表、市场管理人员、打包工、搬运工,以及银行贷款人员。

“装袋!”突然,场内有人大喊一嗓子,人群很快围过去。一个面色红润的小个子男人站在黄连堆上,用钉耙把黄连刨开,检查其中有无次品。几个中年妇女拿着撮箕将黄连装进印有“石柱黄连”字样的蛇皮袋中。那是利川贩子刘克强的黄连卖了,335元一公斤。

“又降了。”牟联谷掉头转身,走到自己的黄连堆旁,蹲下身,抓起一把,仔细端详,又像是在算计着什么。等了好一会儿,他把手中的黄连使劲甩到货堆上,起身去找那个拿钉耙的人。那是黄水本地大老板,身价过亿,在市场租好几个仓库,存上千吨黄连。

两人耳咕一番,达成交易,“326,现金。”拿钉耙的人站到牟联谷黄连堆上,扬手一呼:“到这边来。”很快,拿撮箕的一班人快速挪过来。不一会儿,牟联谷的350公斤黄连被装进10个蛇皮袋。

有人怪牟联谷卖低了,他双手一摊说,价格掌握在别人手上,他有现金,说多少就多少。“也有卖370的,赊账,8个月后付钱。”周万政表示,那是大老板炒期货,保证价格不下滑。

同样是蛇皮袋,用来装黄连,为什么非要用“石柱黄连”蛇皮袋才能过磅交易?“这是市场规定,袋子3元一个。”牟联谷这笔交易,买袋、装袋、打包、搬运、过磅,一条龙下来,要付180元服务费。

“没办法,必须打他们的品牌。”周万政说,利川贩子走村串户挨家收,起早贪黑走山路跨省赶集,最后还不能卖个好价钱,不能打利川黄连品牌,卖得无名无姓,确实很憋屈,谁叫利川没有交易市场呢。

两起两落的利川市场

利川以前有黄连交易市场,只是办垮了。

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俞廷伟介绍,2003年利川在汪营镇建了黄连交易市场,当时非常红火,但条件太差,就一个大棚,仓库也没有,客商存货经常被调包。市场管理也不规范,扯皮拉筋、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客商逐渐不愿来了,市场也倒闭。2016年黄水黄连市场建起,吸引客商过去交易。次年,利川在建南镇再建市场,由于选址较偏、交通不便等原因,没有客商愿意去。

利川市场两起两落,原因何在?利川商贩认为主要是管理不善,如果地方政府重视也不会垮掉。

75岁的陈良发是黄水人,经常往返于利川和黄水之间收黄连,见证40年黄连兴衰。他认为,黄水市场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主要是重庆市政府重视,投入巨资,规范管理。黄水交易市场基础条件过硬,配套停车场、仓库等,形成交易、仓储一条龙服务。凡是进入黄水市场交易的黄连,必须烘干处理,湿货一旦发现就被没收。市场打包老农不能偷一根黄连装进自己的口袋,否则要罚款,禁止入场。记者凌晨进市场看到,有的黄连堆在角落,用蛇皮袋盖着,根本不担心有人偷。

“凡是到市场租仓库的商贩可用黄连抵押担保贷款,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元。”陈良发说,黄水市场还有很多配套服务,这些都与地方政府支持相关。只要政府重视,尊重市场规律,很多事情都能办好。

一年赚走利川黄连9000万元

黄水市场对利川黄连冲击到底有多大?

建南镇大道角村农民黄学富种30亩黄连,虽住两层楼,但屋内除桌子椅子和床,墙上连张画都没有。他在自家门前支起一个烤炉,把黄连烘干装袋。贩子报价320元,他没卖。当天黄水市场最高卖到370元,均价330元。

如果黄学富卖了,贩子从他手里一公斤至少赚10元。黄水老板从利川贩子手里赚10元到20元。从农民到贩子再到黄水老板,中间差价一公斤至少20元,按利川黄连年产量4500吨匡算,黄水交易市场一年就要从利川黄连身上赚走9000多万元。

这是三万利川连农在崇山峻岭间勤耕苦作种出来的价值。利川黄连13万亩,乡村随处可见黑色遮阳棚,那是黄连种植地。“种黄连很辛苦,育苗要一两年,移栽后还要治虫、施肥等,精心呵护三五年才能收获。”湖北女神湖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碧田流转2300亩土地,一年请几十个工人,工钱就要100多万元。

“目前黄连还存在连作障碍。”邓碧田介绍,黄连采挖后田地不能继续种黄连,需要换种大豆玉米等其它作物,两三年后再种黄连。这种间种模式会增加连农种植成本。

为了种好黄连,利川农民摸索出多种模式,其中徐泽刚的低矮塑胶拱棚成本较低,黄连品质较好,最高亩产上千斤,是普通农田的两倍。“种出再好的黄连也卖不出好价钱,利润都被黄水人赚走了!”徐泽刚早年也贩卖黄连,清楚个中滋味。

跟黄水本地老板打了几十年交道,周万政非常清楚他们的身价,少则三五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过亿的也不少,都靠黄连发家致富。黄水交易市场还养活了一批灵活就业人员,包括装包、打包、搬运、快递等诸多环节的人,每月收入三五千元。“这些钱都是利川连农贡献出来的!”周万政说。

再建市场起争议

利川远志药业采购部主任刘长海也常去黄水赶集,被问到为何不到利川本地收购黄连,他一脸苦笑说,贩子都把黄连收到黄水来卖,公司只好到黄水来买,如果利川本地有市场,他们就不会走冤枉路。

利川农民、贩子、企业,无一例外都希望本地建市场。众望所归,今年利川在汪营镇投资兴建中药材集散中心,明年上半年可以交付使用,同时还筹建道地药材研究院,打造包括研发、育种、种植、加工和交易在内的黄连全产业链。

利川建黄连交易市场的动向引起石柱黄水关注。黄水认为利川与黄水相邻不过百里,再建同类专业市场属于重复建设,有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宗旨。但利川建市场的决心不可更改,他们认为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和打造利川黄连品牌的必由之路,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并不违背。

而且,麻城福白菊的品牌建设为利川黄连提供借鉴。麻城有1500年种植菊花的历史,2003年之前80%的麻城菊花以低价卖给江浙商贩,贴上“杭白菊”标签,再以更高价格卖给消费者,每斤差价5元左右。2005年麻城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福白菊”商标,如今“福白菊”品牌价值达到48亿元。

两个黄连交易市场,势必崛起于武陵山间。充分竞争的结果,谁也不能预料,不管出现哪种情况,更加活跃的交易市场都将给利川连农、交易商和加工企业带来利好。

--> 2024-12-0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7986.html 1 利川一年花9000万元为石柱黄连“做嫁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