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6日

春节申遗成功:美美与共的中国足迹

阅读提要

中国的申遗之路,烙印着中国的发展轨迹。代表中国入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体现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12月4日,“春节”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写福字、贴春联、包饺子、赏花灯、舞龙舞狮……春节民俗深入人心,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蕴藏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谱系和价值追求。从国家级非遗升级为世界级非遗,春节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传递了以辞旧迎新为核心的、向往美好生活、传递温暖希望的文化期待。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源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旨在尊重各国文化多样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2004年,中国成为缔约国之一。2008年,中国首个项目——昆曲申遗成功。次年,中国又有22个项目入选非遗名录,其中就有端午节。端午节申遗成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春节申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年年都过的春节,为了给那些需要优先重点保护的项目“让路”,一直没有提上申遗日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庆祝中国春节,2023年,春节被列为联合国假日。时至今日,春节终于申遗成功,众网友齐呼“实至名归”“普天同庆”。

中国的申遗之路,烙印着中国的发展轨迹。2008年,中国实现世界级非遗项目零的突破。这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见中国,也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近20年来,中国共收录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5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项目10万余项,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针灸、篆刻、二十四节气、中国书法、中国珠算、木结构手工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藏医药浴、妈祖信俗、京剧、南音、呼麦……这些代表中国入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体现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我们的自信与自豪,既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刻认同,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文明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力量。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的申遗实践,始终以追求人类文化的最大公约数为价值旨归,交流互鉴、共促发展,让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接轨,让世界文明的花园更加多姿多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 2024-12-0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7966.html 1 春节申遗成功:美美与共的中国足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