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在田野间搭起更灿烂的舞台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生于乡村、长于乡间的“村字头”文体活动,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让农民群众在田野间的大舞台上,享受优秀文化的滋养,收获邻里和谐的温情,增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的民歌汇,吸引上万名群众;四川宜宾、山西长治等地举办的“和美乡村”健康跑,吸引300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加;安徽池州举办的农民诗会,吸引农民诗人代表、朗诵家和当地群众上千人……一个个“村字头”文体活动的蓬勃兴起,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供给的多元打开方式,让更多乡村风土人情被看见、被发掘。

这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所以充满吸引力,既在于活动本身契合乡村实际,为农民群众“量身打造”;也在于这些活动主张让农民当主角、做“民星”,每个参与主体都能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充分释放了乡村的情感张力,由衷体悟到乡土文化的巨大魅力。生于乡村、长于乡间的“村字头”文体活动,既有乡土味,又具烟火气,因而易于被农民群众所接受,并激发起众人的参与热情。

当文体活动像鲜花一样盛放在广袤乡村,增添的是丰盈群众精神世界的一抹亮色。尽管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但当下仍有数亿人生活在农村。不断满足和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一项十分紧迫且需要长期倾注心力的事业。有的地方把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简单理解为建个广场、搭个亭子、装几样健身器材,最终往往是无人问津。尤其在互联网浪潮下,农村中老年人深陷短视频的现象愈发严重,休闲娱乐方式单一、枯燥等问题亟待破解。

一段时间以来,以村晚、“村越”、“村BA”等为代表的“村字头”文体活动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乡村博物馆、美术馆等拔地而起。当“村字头”文体活动与旅游、产业、农业等融合发展,孕育其间的潜力和空间十分广阔。现实当中,不少乡村已经吃到了“红利”。但也要看到,任何一个“村字头”文体活动走红,背后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那些受到关注的乡村文化活动,因深入文化肌理、善用文化馈赠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因尊重群众首创、呵护群众热情而具有持久的创造力。搭建一个文艺表演的舞台,组织一项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图的不是规模大,也不应该是“火出圈”,根本上是要让农民群众在田野间的大舞台上,享受优秀文化的滋养,收获邻里和谐的温情,增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乡村是中国两千多年农耕文明的重要承载地,也是我国绝大多数非遗的起源地。农民群众的文体活动,就像农民自家种的菜,新鲜又实在;像是热气腾腾的大杂烩,味道丰富,热烈又纯粹。把文化悄然“种”进群众心里,并不拘泥于某一种表达形式,可以是展示个人才艺的大舞台,可以是传递生活态度的墙体彩绘,可以是书香氤氲的乡村阅览室,也可以是彰显当地文化积淀的节庆盛会,还可以是酣畅淋漓的乡村运动会。如今,音乐、美术、戏剧、手工艺、创意设计等不少领域,正在将实践的舞台搬进广袤乡村。无论哪种活动载体,最重要的是融合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与当地的文化需求相适应,与村民的精神需求相匹配,让农民可触、可感、可参与,具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 2024-12-0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7850.html 1 在田野间搭起更灿烂的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