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低空+”的创新应用场景,正在孕育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巨大市场。这条科技含量满满的“新赛道”,因与生活圈接轨而分外精彩。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12月2日,一架顺丰无人机从武汉血液中心起飞,载着血液飞往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首条血液运输无人机低空航线正式启航,从救护车往返1小时,到无人机19分钟“速递”,在与生命赛跑的医疗领域,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这是低空经济应用于生活场景的一个生动缩影。坐上直升机高空俯瞰,城市美景尽收眼底;播种、打药、施肥,农用植保无人机样样在行;灵动飞舞的无人机表演,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大山里新鲜的瓜果蔬菜,借助农用无人机可以快速运出去……一幅幅未来科技感拉满的画面,展示了低空经济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除了医疗救援、旅游观光等城市应用场景,在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等非城市场景中,“低空+”也广泛应用。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正在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改变未来生活图景。
“低空+”的创新应用场景,正在孕育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巨大市场。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是一片极具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一个重要抓手。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市场大不大、前景广不广,可以通过一个个嵌入生活、服务生产的具体场景觉察到。我们看到的低空经济,不再是停留于讨论谋划阶段的热门词汇,也不再是存在于脑海之中的“超时空”科技应用场景,而是真真切切地走进了生活圈。
低空经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新热潮,但先后也经历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从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最近这几年,我国低空经济“该往哪儿飞”的航向越来越清晰,“如何飞得更快”的步伐也越来越矫健。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不仅要“飞起来”,更要“飞得稳”“飞得远”。
当前,全国不少地区前瞻性地抢抓低空经济“风口”,积极布局未来“天空之城”。发展低空经济,不只是画出一条“空中线路”那么简单。如果缺少“一盘棋”意识,很容易出现“一哄而上”“局部过热”“重复建设”等问题。当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场景拓展至低空维度时,“头顶上的安全”必须牢牢守住,相关的运行规则要及时跟上。低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新型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协同管理不到位、盈利模式难成闭环等新挑战,亟待划重点、谋对策、破难点。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市场前景不可限量,一旦成熟应用,就会是一种新生产业态的爆发,对普通人而言,就会迎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条科技含量满满的“新赛道”,因与生活圈接轨而分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