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嘉鱼:江水悠悠 千年风华谱新篇

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跑山电工”在田地里检查用电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蔬菜培育用电可靠。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话,让湖北省嘉鱼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长江巨龙自青藏高原俯冲而下,顺三峡一路奔腾,却因眷恋其秀美,驻足旋了一个舒缓的“C”型弯道。沿着长江的脉络,嘉鱼生就星罗棋布33个大小湖泊,滋润出一片鱼米之乡。

这纵横交错的水系,让嘉鱼成为了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水,赋予了它江的浑厚和湖的灵秀,更孕育出兼容并包、刚柔并济的人文之韵。

水韵含羞 物产丰饶

嘉鱼人世世代代与水为邻,以渔为生。波澜壮阔的长江,慷慨地馈赠了丰富的水产,鲜的鱼、肥的蟹、香的藕……勤劳而智慧的嘉鱼人,也把这些江鲜做到极致,鱼糕、鱼圆、香辣蟹等令人垂涎三尺。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热播,更是把嘉鱼吊锅藕汤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引得游客、食客纷至沓来。

相传早在南唐时,嘉鱼的水产就已凭借其鲜美的品质开始外销,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水产供应仓之一。

时至今日,在充足电力的保障下,嘉鱼的水产养殖也全面走向现代化。宽阔的鱼塘里,电力引来长江水,源源不断滋养着鱼虾;鱼塘边嗡嗡作响的增氧机,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整功率,为水产品打造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在长江码头边,每天数以万斤计的水产品,经由岸电绿色轮渡欢快地游向湖南、四川等10多个省份。目前,嘉鱼水产年产量超7万吨,年产值更是超20亿元。

水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嘉鱼县用电量迅速攀升,用电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高要求的特点,政府和客户对可靠供电的期望更高。

嘉鱼县是我国最大的叉尾鮰鱼苗繁育基地,年鱼苗繁育能力达30亿尾,占我国市场的90%。每年4月底至7月,是斑点叉尾鮰的孵育时节,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跑山电工”主动提前上门服务,检查线路设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斑点叉尾鮰孵化时,鱼池的温度要保持在22℃左右,而且要保持增氧机24小时不停运转。如果断电超过30分钟,鱼卵就会缺氧死亡。好在电力保障很给力。”嘉鱼县罗家桥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笑道。

除了精细化服务,严格配网停电精算式管控和大额停电审批制度,提高不停电作业覆盖面,是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服务嘉鱼水产的最佳注解之一。2024年以来,已开展10千伏不停电作业833次、0.4千伏不停电作业348次,同比分别增长51%、70.5%。

超前服务带来的是供电可靠率的持续提升。2023年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供电可靠率99.9648%、用户平均停电时长3.0822小时。2024年1至10月,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67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压缩至2.5007小时。

电护蔬翠 产业向荣

如果说水产产业是大自然对嘉鱼人的馈赠,那么,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靠的则是嘉鱼人敢拼敢试、勤于开拓的闯劲。

即便是初冬时节,一条翡翠玉带般的蔬菜长廊,斜横在嘉鱼县潘家湾镇。连片的甘蓝满目葱葱、叶球饱满,如同一颗颗镶嵌在田间的绿宝石。长廊长约10公里,面积约2.7万亩,年产绿色蔬菜21万吨。

20世纪80年代起,嘉鱼县立足气候、土壤、灌溉条件,着手发展蔬菜产业。起初,只是小范围人工试种,90%以上品种的种子依赖进口,迫于国外饥饿营销手段,菜农叶祥松每每凌晨两三点就需要去排队购买种子。

要把蔬菜芯片种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甘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带领团队与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金润农业合作社,在嘉鱼进行品种筛选、培育,2018年,适宜于本土生长抗寒抗病的优质甘蓝品种“思特丹”横空出世。

叶祥松算了一笔账:自己种植的40亩菜地,可亩产8000斤至12000斤“思特丹”,每斤“思特丹”可卖6毛钱,年收入约20万元左右,比以前种植棉花翻了近10倍。

“蔬菜育秧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电。”金润农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说。金润农业合作社集育苗、种植、加工等于一体,现有9000亩种植面积,培育2300多个品种。

2004年,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供电公司为其架设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20根电杆、10千伏线路1.2公里。那时,菜苗为露天培育,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大。菜苗营养不均衡,长相参差不齐。

随后几年,合作社陆续建设6间冷库以保障蔬菜储藏质量,并引入水联动棚自动循环灌水系统,将菜苗全部移至培育棚内,由电力驱动的水泵、风机、遮阳棚,极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保障菜苗质量。由于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原有的变压器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024年,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为其新增1台2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8根电杆、10千伏线路500米。

至此,“思特丹”的种子从嘉鱼沿水道散播到了武汉、上海、江苏等地,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

在电力的助力下,潘家湾镇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27家。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的嘉鱼县,露地蔬菜、设施蔬菜、水生蔬菜三大板块年产量约127万吨,产值超40亿元。在蔬菜产业的带动下,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32元,增幅达7.8%。

防汛共守 发展焕彩

从蔬菜长廊上空俯视,一个状如帆船的村落镶嵌其中。一排排整体白墙黛瓦徽派样式民居,宽阔的水泥路连村入户,目之所及,都是绿藤、鲜花,以及色彩艳丽的手绘壁画,构成了一幅典雅别致的乡村美景图。

这里就是嘉鱼四邑村。这个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诸多荣誉的新农村,传统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新引进的花卉产业锦上添花,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7万元,医养相结合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新农村发展的典范。

四邑村因村委会后面的长江大堤——四邑公堤而得名。

四邑公堤上起嘉鱼县马鞍山,下迄江夏区凉亭山,堤线净长56.6公里,在北宋年间由嘉鱼、咸宁、蒲圻、江夏等四县民众一起挑土筑建起来。

千年白云苍狗,沧桑巨变,这段公堤不断被历代人民加固翻修,至今仍保护着四县市区1110.4平方公里内的60万人口,是鄂南长江防汛的重要屏障。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了严峻的自然灾害——全流域特大洪水。洪水退去,军民一心,与风浪搏击的不屈姿态深深烙进了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每当汛期来临,一道道堤坝上,全民皆兵顺着连点成串的灯光寻找管涌排查隐患,哨所彻夜通明,泵站机器轰鸣,应急发电车远程水位监测系统数字实时闪烁,确保了长江大堤完好无损。2024年夏季,国网嘉鱼县供电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援防汛泵站变压器6台,架设护套线66400米,完成156处防汛哨所通电任务,保障用电安全稳定。

嘉鱼,这座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江畔水乡,正如一位勇敢的水手,在时代的浪潮中奋楫逐浪,凭借着自身的历史底蕴、独特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活力,不断谱写着发展的新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夏韵星 曹露)

--> 2024-12-0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7507.html 1 嘉鱼:江水悠悠 千年风华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