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湖北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走深走实

普法宣传绘声绘色 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新任公务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宜昌市开展“法治‘典’亮长江 共建美好宜昌”主题宣传活动。

恩施市司法局在三岔镇“土豆花儿开”节现场向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宣传宪法、民法典。

荆门漳河新区社区民警向社区老年群体开展禁毒反诈宣传。

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举行“与法同行 ‘典’亮上庸”宣讲大会。

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泉校区法治副校长进校园,为学生们开展法治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学生们庄严宣誓,现场氛围浓厚。

襄阳市谷城县公安局交警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失能老人须监护,个人信息受保护。高价彩礼法不许,协议离婚冷静期……”一首用土家民歌“石工号子”曲调改编的《“八五”普法山民歌》,成为恩施市太阳河乡村民传唱的“普法金曲”。

爱国诗人屈原穿越千年而来,与现代法律工作者探讨法治之道,普法短视频《屈子问典》引发刷屏热转……

这是“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我省挖掘荆楚法治文化精华,打造法治宣传特色品牌的生动实践。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在普法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更多群众于“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和温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省各地普法亮点

动漫网红创新出圈 打造全民法治文化圈

武汉

武汉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常识,形成了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知乎号、百家号、视频号、头条号、广播电台等为一体的“武汉普法”融媒体平台,打造了“普法网红大赛”“莲姐说法”“周二之约”“文旅普法轻骑兵”“1018 邀您听法”“法哥来啦”等系列普法品牌。

全市116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853个法治文化长廊,1.6万余个法治宣传户外广告牌和电子显示屏,实现了社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了市民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24台“互联网无人律所”为企业提供全领域、全天候、全方位的法律咨询以及普法宣传。

直播送法新模式 法律咨询云端见

襄阳

开通“襄阳普法”抖音账号,选取实用性强、日常性强的法律问题,以情景剧演绎的表现形式,由律师等普法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法说理,每周发布原创普法微视频1—2期,浏览量达48万余人次。每周二、四上午10:00至11:30,打造普法直播间,邀请有直播经验的律师做客直播间,现场连线群众线上答疑解惑,截至目前解决了群众600余项法律问题,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襄阳普法’抖音号我每天都点进去看,不光解闷找乐子,还能学到法律知识。”襄阳退休干部老冯说,这种讲述身边真人真事案例的普法宣传,让市民学法用法更有兴趣了。

“屈子问典”声名扬 普法宣传入心又创新

宜昌

宜昌普法注重品牌示范培育,建立“县市区、重点市直部门分类领衔创作,全市范围共享传播”的法治宣传作品策划创作发布机制,16部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

秭归县创新打造特色法治宣传品牌《屈子问典》,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普法,推出电视专栏20期,制作情景剧、短视频、微动漫80多个,面向全国征集评选屈原法治文化主题获奖论文20篇。在全市,创新网络大V普法新模式,引导“乔治姑姑”、周雅文等网红制作法治短视频150余个,点击量1400余万次;市区联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法治宣传文旅小戏进村居”263场次,法治文艺精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样板

黄石

“八五”普法期间,黄石市开展各类未成年人普法活动受众逾273万人次。

大冶市从预防校园欺凌等现实问题出发,紧盯12岁、14岁、16岁三个关键年龄群体,打造“成长‘伴’法·青春护航”法律志愿服务队,下设“宣讲团”和“帮帮团”。“宣讲团”深入学生课堂,开展法治课宣讲、模拟法庭体验、法治游园等活动;“帮帮团”主要负责在家长课堂开展以案释法和法律咨询。该市还制作了小学版四年级、初中版一年级、小学新生家长三个版本的法治课通稿和短视频并开展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让红色法治文化活起来、立起来、亮起来

黄冈

黄冈市深挖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全市有1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0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26个省级法治建设示范单位,法治创建数量领跑全省。

依托《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全市655处红色遗址遗迹得到修缮保护。在红安县,建成董必武纪念馆、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等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累计吸引超100万人次参观学习。董必武是新中国第一个提出“依法治国”并身体力行的领导人,被誉为“国家公诉第一人”;七里坪革命法庭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立最早、内部机构最健全、审理程序最规范、影响范围最大的革命法庭,是“中国革命第一法庭”,见证了人民司法的起点。

一条普法“小板凳” 巧解治理大难题

荆州

荆州市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走深走实。以“小板凳”学法律、树新风、议难题、解民忧,搭建百姓“连心桥”,满载民声“直通车”。

在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吕蒙口村,村民靠水吃水。2021年,村里几十户村民与尹某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用于经营稻虾养殖。2023年,尹某以经营不善为由拒绝支付承包费,双方多次沟通未果,鱼池周边环境也变得“脏乱差”。吕蒙口村及时召开“小板凳”会议,邀请法律顾问宋律师、乡司法所共同参与调解,通过律师讲法律,摆案例,妥善化解纠纷,不仅保障了村民的集体利益,还复原了鱼池周边的自然环境。一条普法“小板凳”,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法治素养,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首创“市民法治学堂” “点单式”精准普法

鄂州

“社区举办暑假法治课堂,想请你们向孩子们讲讲电信网络诈骗有关的法律知识。”接到新庙镇英山社区的法治课“点单”邀请,鄂州市“市民法治学堂”专家库成员、鄂城区检察院“阳蓝”未检团队队员黄紫芙精心备课、欣然前往。

“市民法治学堂”是鄂州市在全省首先推出的普法创意。“点单式”精准普法——市民想听什么就讲什么,以及寓教于乐的“启发式”趣味普法,迅速成为全民学法的新风尚。该学堂由市委政法委与市普法办牵头,各地各单位轮流承办,每月至少举办1期,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法治副校长比武精品课

孝感

“面对校园欺凌,要勇敢说‘不’!”怀着沉甸甸的使命感,孝感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法治副校长徐珊走进孝感高级中学,为同学们开展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专题讲座。

“在面对外部伤害时如何进行正当防卫?”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围住徐珊校长,展开热烈的讨论。参加座谈会的学生纷纷有感而发,表示今后要将法治精神融入学习,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据悉,在孝感市,市县两级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司法局长带头,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兼任法治副校长;制定法治教学优秀课件评比办法,从756个参评课件中评出优质课件200个,建立优质课件库,及时向学校推送,实现共建共享。

“一月一主题”传递法治幸福感

恩施

“我是好心带你,也没收你钱,你自己不小心从我车上摔下来了,12348电话里头律师也说了,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我给你赔偿这么多,也对得起你哒撒?”日前,由恩施市红土司法所所长吕明胜联合红土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梅德海制作的普法微喜剧上线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平台,瞬间收获大量点赞、评论和转发。

恩施立足“特色化定制”“全媒体联动”“全方位参与”“本土化特色”创新普法方式,“一月一主题”,打造山民歌、微喜剧、夜话会“三板斧”,为广大人民群众输出喜闻乐见的普法产品,全媒体多样化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视频达30万次,州、县、乡、村四级联动,925个微信公众号同步转发达3万余次。

一地一品牌打造沉浸式法治文化阵地

十堰

在竹山县城西,一座占地5公顷、以“宪法”为主题、一步一景的公园成为居民新的“打卡地”;在丹江口市,税收法治公园将税收文化和税法元素有机融入丰富的自然景观之中,设有前言牌、景观字、政策解读板、趣味税收路、观澜休闲区五个区域,既是市民休闲放松之所,又是加强税收宣传,增强公民法治意识、税收意识的宣教阵地……

十堰市以“一地一品牌”为抓手,积极参与“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打造漫步式、沉浸式、体验式法治文化阵地品牌,做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阵地,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精准滴灌 法治惠民

荆门

荆门市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叠加效应,推动“法治+非遗”融合发展,实现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达到了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群众接受度高、“1+1大于2”效果。

“非遗梁山调,唱响税法宣传好声音。”以传统戏曲的形式,将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举措编写成的唱词进行表演传唱,让广大群众在体验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学习税法知识,了解办税流程;组建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145支,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2040场次、“戏曲进学校”活动1740场次。

法治副校长守护平安校园

咸宁

咸宁市将法治副校长制度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打造了政法机关参与学校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的亮丽品牌。

在咸安区,各中小学门口都设有法治副校长公示牌,公示内容有学校法治副校长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派出单位和监督电话。近年来,咸安区组织法治副校长参加校务会150余场次,参加安全隐患排查300余次,处理涉法事件56起,全力织好校园安全“保护网”。

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

随州

立足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经常性”惠演、“流动式”巡演,一场场法治文化的盛宴在随州大地轮番上演。

60余场法治文艺作品演出,1100余场次优秀法治电影下乡进社区,20余次法治书画巡回展,这些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在欢声笑语中得以传播,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此外,通过共投共建共享模式,法治文化广泛融入机关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之中,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1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200多个乡村(社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的建成,都见证了随州市法治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展示剪纸艺术 传递法治精神

天门

天门市开展了以“巧手剪风采 法治伴我行”为主题的民法典剪纸活动,巧妙地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剪纸艺术中,让市民们在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活动现场,剪纸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将民法典中的法治符号、法治理念和法治故事一一呈现。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不仅展示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在无声地传递法治精神。

法律进万家 居民齐学法

潜江

潜江每年确定6-7项年度重点普法内容,编撰年度重点普法内容《同步训练册》,免费发放至全市442个村(居)2400余名“两委”班子成员手中,每月由村(社区)法律顾问结合《同步训练册》进行授课。

通过推行“积分制”管理,以积分形式对各类对象参与基层治理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开展“法律进万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法治实践活动获得积分,调动村(居)民参与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熊口镇洪庄村党支部书记蔡治金说,通过学习《同步训练册》和法律顾问的讲座,村干部法律素养显著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村务、调解纠纷,越来越得心应手。

法律顾问进村 矛盾化解在基层

仙桃

仙桃推动村(居)法律顾问与村(居)“两委”委员身份的“法律明白人”结对子,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村民许某坚决反对所属房屋(小卖部)因违建被拆除、村民刘某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拖土封路反对迁坟建陵园……驻村“法律顾问”李智敏与大岭村书记兼任“法律明白人”夏必良等村9名“法律明白人”携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最终化解矛盾。

近年来,通过驻村“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协作配合,大岭村搜集、分析、研判、解决群众意见建议131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化解率达到100%。

法治融入非遗 居民处处可学

神农架

神农架林区将法治宣传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依托《黑暗传》《皮影戏》《花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了20余个普法文艺作品,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让民法典等法律条文以“土话常理”的形式深入人心。

在送戏下乡、居民篝火晚会等活动中,这些法治文艺作品成为亮点。此外,林区还结合村民集体劳动时机,将法律知识融入“薅草锣鼓”等曲牌,使村民在劳作中也能接受法治教育。

智慧普法,技术赋能传播创新

“为什么故意伤害到了校园里就成了校园霸凌?到了婚姻家庭里就成了家暴?直接以故意伤害罪定罪不可以吗?”在宜昌市夷陵区葛洲坝司法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的“聚力共同缔造、司法所直播‘带法’”活动手机直播屏幕上,不断滚动刷新着网友对热点案件的讨论和追问。短短一个小时的直播,累计吸引了2075人观看,有100余人参与了互动。

直播送法,云端咨询。全省各地利用网络平台,开通法治直播间、放送法治短剧等已成普法常态。

在武汉中小学生中,“虎小青”拥有一大批粉丝。“虎小青”是青山区检察院推出的《检察察的虎小青》系列动漫的“主角”,以轻松活泼的故事形式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广受欢迎。

“襄阳普法”抖音账号,以情景剧演绎的表现形式,由律师等普法志愿者以案说法,每周发布原创普法微视频1-2期,总浏览量达48万余人次。

“智慧”赋能,载体创新。近年来,我省不断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普法工作最前沿,有效促进了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变“传统说教”为“生动演绎”,精心打造了“荆楚普法云课堂”普法品牌,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青少年法治教育、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反诈宣传、禁毒教育等重点内容,以“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为授课主体,通过“湖北普法”微信公众号、“湖北法治网(荆楚普法频道)”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普法宣讲。截至目前,“荆楚普法云课堂”累计推出直播课15期,累计播放量达845万人次。

丰富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推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弘扬宪法精神 共筑法治青春》《守护一江碧水》《别样网红》《以法之名 守护少年的你》等“好一个活法”系列普法宣传片,小切口大视角,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生动诠释法治精神。制作“天下无诈——全民反诈大闯关”H5,生动再现诈骗人员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等网络诈骗手法,普及电信诈骗相关法律知识,吸引了20万人在线参与互动。

法治护航,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一节以“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权利维护”为题的线上普法云课,吸引65.16万人观看。

这不仅是普法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入人心的有力证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我省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为重点,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

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组织96家省直单位制定《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纳入责任单位普法清单,通过履职评议强化责任,普法效能显著提升。

今年5月,省司法厅、省普法办与省工商联在湖北省新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设立“依法治企联系点”,深化“法律进企业、进商会”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法治化水平。

截至目前,我省已实现“万所联万会”机制省、市、县三级全覆盖,1394名律师进驻省非公企业法律服务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利、暖心的法律服务。

“民营企业家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规避经营风险,实现长远发展!”湖北省新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会长金海语重心长,不仅饱含着对企业家们的殷切期望,也对普法工作提出了新命题新任务。

“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全省征集“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优秀案例369个,总结成效提炼经验树立标杆,更好地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对接企业法律需求,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大气候”专项活动如火如荼,全省各地今年共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1.63万场次,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和免费法治体检8093次;通过定期举办“国资国企大讲堂”“法润民企讲堂”等,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培训16万余人次;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全面落实经营主体学法用法制度,全省累计开设经营主体普法培训班36期,线下培训覆盖各类经营主体达8000余人次,9万余人次同步参加线上直播培训。

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素养,更为我省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释法解忧,助力化解治理难题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实现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在社区、在乡村,活跃着一支支“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讲解员,更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社情民意的传递员。

以情动人,以法服人,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他们将贴心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带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群众的“解忧人”。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法律明白人”98586人,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3名,构建起坚实的基层法治防线。

在武汉市东湖风景区梨园社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停车位紧张,居民间矛盾不断升级。面对这一难题,梨园社区党委书记、“法律明白人”李艳梅以细腻的工作方法,找到了破解之道。

“跟居民说按规矩停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充分理解并能真正做到的。但是跟居民讲,乱停车会堵住消防通道,而那是每个人的生命通道,这样一来大家就都重视起来了。”李艳梅一方面释法说理,一方面组织举办多次普法讲座,通过播放因车辆堵塞消防通道引发悲剧的案例视频,引导居民自觉维护停车秩序,实现了从“要我守规”到“我要守规”的转变。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探索“法”“景”融合,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让普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创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包括法治文化公园、场馆、村(社区)、机关等多种形式,法治文化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十堰市房县,五台乡红场村打造红场廉政法治文化广场,木质书卷上雕刻的“人生七笔账”,分别是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青峰镇青峰街社区以红色革命故事为引领,建成了房县首个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通过艺术景墙和多媒体多种表现手法,展示了房县青峰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斗争精神,每年前来参观游览群众达万人;

聚焦诗经文化,房县司法局打造诗经大道法治文化公园,重点宣传展示房县诗经文化、“八五”普法规划、民法典、古代法治名人……

“吃完饭以后到公园里散散步,看到这些图文并茂的法律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法治意识,遇到矛盾纠纷不会再吵得面红耳赤,有这样的公园我觉得非常好。”家住诗经小镇的市民刘女士对家门口的“法治”主题公园连连点赞。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

从乡村到城市,从企业到社区,从基层单位到政府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风尚蔚然成风。全民普法的种子已深植人心,法治成为社会共识,法治之花在荆楚大地绚丽绽放。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通讯员 顾丹 董亦男

本版图片:由省司法厅提供

--> 2024-12-03 湖北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走深走实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7491.html 1 普法宣传绘声绘色 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