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审时度势为做好新时代就业工作作出新论断、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湖北考察,都会关心群众就业稳不稳、生活好不好,为民情怀中饱含对就业工作的深情嘱托。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社部的支持指导下,我省人社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突破,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效能为抓手,不断擦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荆楚底色。
年均超40万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
对于高校云集的湖北而言,高校毕业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群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重中之重,政策先行。2021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实施“才聚荆楚”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列入全省十大民生项目,推动各级各部门同向发力。2024年,为服务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陆续出台关于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等,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吸引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圆梦青春。
群策群力,同向发力。近年来,我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基层引才有效衔接,大力实施“百县进百校”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抢抓毕业生求职就业窗口期,统筹考虑地方优势产业、高校特色专业、学生求职需求,实行市县“1对1”结对联系高校和“1+N”组团帮扶高校新模式,定向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进校园,实现市县全参与、高校全覆盖、信息全共享。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1.5万家用人单位进高校招聘引才,提供就业岗位41万个。
用心用情,全程护航。今年以来,我省根据大学生在校、离校、就业各阶段所需所盼,以“全周期、不断线”的服务,打造留鄂来鄂就业创业的强磁场。荆楚就业大讲堂,省人社厅主要负责同志走进校园走到大学生身边带头开讲,帮助在校学子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学子看家乡,引导高校毕业生了解湖北、回报桑梓;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改革,实现就业登记、补贴申领、档案转递、落户审批等事项一事联办。特别是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群体,我省线上借助AI智能机器人开展语音外呼,“一对一”采集就业需求;线下实施网格化就业服务,组织“人社敲门行动”面对面摸排个人信息,“一人一档”建立完善就业档案,“一人一策”落实政策和岗位。
荆山楚水,后浪奔涌。据统计,2021年以来,在“才聚荆楚”工程的统领下,年均超40万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
技能人才在全省就业人员中占比超过三成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湖北是产业大省,让优秀技能人才站C位、立前排,引导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是因地制宜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务实之举。
近年来,我省主动争取人社部支持,签订了《部省共同推进技能强省战略备忘录》,出台了《关于实施“技兴荆楚”工程 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全省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助力广大技能人才投身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线,为“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现象破局开篇。
为技能人才打造成长发展的新通道,搭建脱颖而出的大舞台,赋予社会认可的金饭碗——
在以技能人员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推进“新八级工”制度,探索建设以“用”为导向的新时代工匠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贯通,促进职称、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认定有效衔接。截至今年10月,全省累计有9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立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湖北工匠杯”大赛为主体,省、市、县层层开展的竞赛体系。每年组织开展“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30多项,涉及职业(工种)超100个,年参赛选手超50万人次,累计表彰技术能手、晋升职业资格等级2000余人次,众多优秀技能人才通过竞赛脱颖而出。今年9月,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一金一银,实现了金牌(奖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历史。
加大技能人才表彰激励力度,在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时,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自2018年起,连续开展三届优秀技能人才表彰活动,每届选拔表彰“湖北工匠”10名、“湖北省技能大师”20名、“湖北技术能手”70名,每人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2万元。全省各地先后推出了“武汉工匠”“荆工巧匠”“隆中工匠”“随州工匠”“车城工匠”等技能人才品牌,形成了多层次的激励体系。
印发《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管理办法(试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点补贴职业指导目录》等,发布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需求参考目录,不断加强技能培训规范管理,引导培训项目、资金向重点产业、大型企业倾斜,深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等各类补贴性培训,鼓励支持广大技能劳动者增技增收。
截至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28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31.5%;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28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1.9%,两项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个荆楚特色劳务品牌带动400余万人就业
劳务品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不仅是优秀文化技艺的传承载体,也具有强大的就业带动能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文化传承,使湖北人具有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一部劳务品牌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湖北发展史。近年来,省人社厅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从发现、培育、提升到壮大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政府主导、人社牵头、多部门联动的统筹推进机制,荆楚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成效显现。
在湖北,劳务品牌是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医药双圣李时珍的故乡蕲春,用“蕲春艾灸师”串起种植、加工、理疗产业,发展市场主体4000余家,年产值120余亿,带动30万人就业创业,点草成金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湖北,劳务品牌是区域协同的强纽带。东周楚王行宫所在地潜江市,继承楚国的纺织技术,“潜江裁缝”剪绣天下,吸引200余家上下游企业,年产值300亿元,2500多年的积淀成就无可限量的未来。
在湖北,劳务品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青铜时代的王者大冶市,发展“大冶殷祖古建师”“大冶小红绣娘”等品牌,年创劳务收入270余亿元,关联产业链产值1700余亿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助推矿业之城华丽转身。
荆楚匠心,品牌筑梦。2021年,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蕲春艾灸师”等5个荆楚特色劳务品牌入选20个“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2022年以来,湖北共有40人被分别授予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奖牌。今年11月21日,在2024年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蕲春艾灸师、荆州斫琴师、大冶殷祖古建师、大冶小红绣娘等10余个劳务品牌精彩展出。在大会期间举办的全国劳务品牌工作赛上,荆州市勇夺全国第一名。
截至目前,全省已打造202个具有荆楚特色的劳务品牌,实现“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创建格局,关联约7.9万家企业,带动就业超400万人。
15分钟便民就业服务一站式、不打烊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离不开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我省印发《关于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实施方案》,将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融入基层治理范畴,从服务网点覆盖、信息系统建设、服务队伍培育、服务模式创新、资金支持保障等方面同向发力,构建覆盖全民的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和15分钟便民就业服务圈,提升就业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主动靠前,精准服务,我省积极打造就业信息化“两库一平台”(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全省企业用工信息数据库、全省基层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招工信息全量归集,基层就业服务事项“一站通办”。在信息化赋能的新格局下,各地采取“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定期采集更新辖区内劳动力就业情况、就业服务需求和各类用工主体用人需求信息,推动“岗位找人”“政策找人”和“服务找人”落在实处。
为支持灵活就业,全省各地在人员集中居住区、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区域,合理规划布局零工驿站,一批批小而精、聚人气的零工驿站,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拓展服务功能,将零工驿站与“工会爱心驿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联合共建,建设满足各类群体、形式多样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目前,全省已建成零工驿站、24小时就业服务e站等家门口服务站3196个,“15分钟就业便民服务”群众触手可及。
以黄石市为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驿站”服务场景,探索“大数据+小网格+好阿姨”服务模式,依据建设情况、功能配置和服务成效推选出首批8家零工驿站市级示范店,联合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选取了14家零工驿站作为首批共建驿站。截至目前,全市建设零工驿站35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发布零工求职信息10.5万条,雇主招工信息4万条,提供岗位43万个,达成雇佣关系3万次。
此外,我省人社部门还将就业服务从“5×8小时”向“7×24小时”延伸,提供自助式个人申报、体验式业务办理、精准化信息推送等不打烊一站式服务,更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
位居全国前列
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提升创业质量,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的必答题。
近年来,我省加大政策供给、优化创业服务,深入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筑巢引凤·创响楚天”等活动,每年开展创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挖掘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湖北省人社厅等九部门印发《湖北省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工作方案》,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提供硬核政策支持。
针对高校毕业生,组织开展“创立方”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活动,以“一台路演、一堂课、一项训练、一趟基层行、一件赛事”的“五个一”立体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质量,助力大学生创业成功。连续13年开展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59亿元,扶持项目9144个。2022年以来,全省累计认定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43家、发放奖补资金2440万元,扶持2000余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000余人。
针对返乡创业就业人员,深入实施返乡创业行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强化培训、资金、场地、用工等扶持,助力返乡创业项目更好发展。翻开荆楚大地的创业地图,37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106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450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生机勃勃,累计吸引40万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带动130万余人就近就地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鼓励发展夜经济、后备箱经济等特色经营,引导其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对依托平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为解决创业者的资金问题,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含个体工商户)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并通过降低申贷门槛,提高政策覆盖率和吸引力。与此同时,我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电子化审批,建设湖北省创业担保贷款信息交换及监管平台,形成“贷得快、用得好、还得了”的良性循环。
政策的利好,推动我省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逐年突破。2022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59万笔、937.6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