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科技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根植于市场需求与产业应用的土壤之中。推动“产、学、研、用”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张双双
在科创领域,研究和生产“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存在,被形象地比喻为“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
“点菜的不吃饭”,意思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虽然丰富,却未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吃饭的不买单”,则体现了一些企业在自主研发上的短板与无奈,因资源、能力有限,难以独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双方如同两条平行线,导致产学研脱节、成果转化“夹生”。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产学研融合,但受多种因素限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仍未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创新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紧密合作,汇聚多方智慧与资源,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
破解“点菜与买单”难题,要坚持以“用”为导向。科技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应根植于市场需求与产业应用的土壤之中。要将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产、学、研、用”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明确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诉求,构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破解“点菜与买单”难题,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产学研用脱节,深层次原因在于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改革必须直击要害,瞄准问题的核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要从思想上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要从制度上革除创新的障碍,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推动科技资源、教育资源、产业资源等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间的自由流动与高效整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制度环境。
近年来,湖北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以供应链平台为载体、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为支撑,推动科研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协同机制,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围绕湖北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聚链成群,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加快形成。唯有更开放的姿态、更协同的精神、更高效的机制,才能推动科研与市场同频共振,共享科技创新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