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治斌
莲花观,位于神农架宋洛乡莲花村,在村委会对面的山包上。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突围进入神农架,一股国民党追兵紧追不舍,解放军一纵队副司令员刘昌义率二旅七团、四团奉命在莲花观组成临时指挥所,设下伏击圈,歼灭追击我军突围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师十六旅四十七团200多人,有效地阻止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为人民解放军在房县上龛成立鄂西北军区赢得了宝贵时间。之后,在这支部队的引领下,1949年成功解放了神农架。
因此役,莲花观成为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战场遗址。1991年,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将其纳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2008年,这里成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前,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莲花观。莲花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江,还有村里一位见证过当年战役场景的老人罗方银,陪同我们参观。
山包上的莲花观,房屋坐北朝南,大小房屋共8间,前殿、后殿均由四列七檩三柱抬梁式木构,用厚实木枋连接成明次3大间,每根立柱均有雕刻福禄寿喜柱础石。莲花观东西总面阔14.8米,南北总进深18.8米,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占地面积313平方米。
站在前殿中央,罗方银老人提起了1946年的那场战斗:“当时是解放军先到这里,国民党的军队是后来的。看到当兵的来了,老百姓就往山上躲,没来得及躲的,就被解放军带进这庙里,大约有六七十人。他们对老百姓说,不关他们,他们乱跑就有可能被后面追来的坏人打死。关在这里的人是自由的,但是不许乱说话,也不许高声喧哗,即使要解手都得举手喊报告。”
老人回忆,那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牺牲的人不少,正沟上,阳坡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遗体。战争结束了,保甲来搞地方清洁,让从山里回来的老百姓把牺牲者都埋了。山河呜咽,寸寸皆是染血的土地。
“你们看,那个天井,解放军进到这里时,就在这里放着一架很长的梯子,本来这个莲花观的地势就高,站在梯子上看四周,周围的一切都是尽收眼底。当时开战时,一个指挥官连长就是站在那架梯子上,上半截身体露在外面指挥战斗。”罗方银老人手指天井处。
我朝那个方向望去,屋顶上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空白区,没木条架,也没盖瓦,长约两米,宽约一米。在它对应的地面上是一个长方形浅坑,坑底铺的是青石板。
罗方银老人告诉我们,连长姓黄,他当时就站在这里架着的木头梯子上指挥战斗。可在战斗接近尾声时,一颗流弹打在黄连长头部,他倒栽下来,牺牲了。黄连长牺牲前,曾紧紧拉着战友的手说:“你们,你们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我们走出屋,看到了一块石碑,于是我们走过小石子铺就的路,踩着田地里湿漉漉的泥巴走过去。那是一片空旷的土地,石碑与十米开外的青松相望,青松笔挺,伟岸而立,像一个个守卫的战士。碑不大,碑文是竖着刻的——
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区一纵队司令刘昌义率三旅七团、二旅四团突围至此,八月十三日国民党整编七十五师十六旅,从阳日湾上九家刨过简城追击解放军,解放军在莲花观、郑沟一线伏击,歼敌二百余人,阻击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这次阻击战中,黄连长指挥全连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不幸中弹牺牲,战士们将它埋在莲花观后十米处。
革命烈士黄连长之墓
神农架林区文物局公元二〇一五年八月立
石碑左侧的空白区,刻有一个大大的五角星,甚是庄重醒目。
我们又来到莲花观的一堵墙前,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孔。村书记张永江说,以前,他们一不小心就可以从这些弹孔中抠出子弹头来。
我抚摸着这些弹孔,寻觅着,遥想着,沉浸在无边的红色回忆中。那曾经的喊杀声已隐约遥远,那铁马冰河的壮烈场景都已成过眼烟云。猛抬头,我仿佛看见,漫山遍野红旗猎猎,漫山遍野山花正烂漫……
我们要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将继承你们的遗志,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把神农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