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冯蕾
一面大屏上,企业信息、天气、区域能耗、建筑碳排放等数据一览无余。这是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设计”)为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研发的智慧城市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管理平台。
“CIM平台是一个数据底板,集成用地、人口、房屋、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管线等基础数据,精准复刻、动态接入,辅助城市数字化管理及智能决策。”中信设计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江明说。
中信设计,前身为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52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即成为国内首批“甩掉图板”、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设计单位。近年来,中信设计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筑城 智领全程”理念引领下,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升级为CIM平台,导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优质服务。
从设计到施工、运维全程数字化
传统的建筑施工图是二维绘制,通过各种尺寸标注来表达立体空间信息。BIM模型则是三维空间,包含设计需表达的各项信息,还附加时间进度、造价成本等信息。
中信设计是较早认识到BIM模型价值的建筑设计院之一。2013年,在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的建设中,该院便大规模应用BIM模型。
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被称为“旋风球场”,外立面有64根白色“飘带”,向着一个方向旋转,充满速度感。项目BIM模型负责人、中信设计总建筑师叶炜介绍,这些飘带既是造型意象,又是主体承重结构和外幕墙的支撑件,还集成了彩色灯光,实现建筑结构和机电的和谐统一,“BIM技术解决了传统设计图纸无法清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等问题,实现各专业无缝对接,为实现建筑师的想象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中信设计成立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进一步开展数字化产品研发。2021年,该中心发布数字智慧建筑(DIA)运营平台,将BIM技术从设计、施工延伸到运维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应用。目前,该平台已更新到2.0版本。
武汉儿童医院西院区是一个生动案例。设计时,利用BIM模型,对日照、采光、通风和声环境进行性能分析,对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不同专业管线进行综合排布;施工中,基于BIM模型的协同管理平台极大提高各专业施工协作、成本控制和现场管理的效率;建设完成后,部署DIA运营平台,统筹医院的医疗设备、安全、空间和能源等管理。
“数据底板”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轻点鼠标,人流量热力图、建筑能耗、隐患排查等一目了然……西安奥体中心是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主场馆,在2021年夺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今年又拿下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信设计的智慧方案为其增色不少。
中信设计智慧城市(文体)中心主任蔡雄飞介绍,西安奥体中心安装6大智能化系统、63个子系统,有100多个智慧化应用场景,拓展片区灯光、交通、水秀、河道管理等能力。以西安奥体为中心,这套智慧化运营方案辐射西安浐灞国际港片区及周边,形成智慧城市雏形。
武汉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十余家规划、勘察、设计企业组成设计联盟,中信设计担任联盟组长。
“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综合管廊等子项目有近20个,仅基础设施工程就有18家单位。”中信设计副总经理范天宸介绍,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勾画“一张蓝图”;施工阶段,联合参建单位通过BIM模型开展项目管理,解决现场施工冲突;运维阶段,在BIM模型基础上,搭建CIM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共享和应用,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目前,该项目CIM平台已解决各类问题230余个,其中半数为跨单位的协调工作。例如,制定中央公园和地下环路基坑整体开挖方案,实现一次预埋、分步实施,节省造价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