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宜昌现代化产业——

逐“绿”向“新” 汇聚强大动能

宜昌高新区国内领先的高纯电子气体生产商和远气体生产园区一角。

已投入运营的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宜昌市聚焦现代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双千引领、产业倍增”工程,打造“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闯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形成了以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拥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9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

2024年1-9月,宜昌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8个、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5.7个和4.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

做强支撑 “新”在创新驱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金秋时节,宜昌工业生产一片繁忙。

10月27日,走进猇亭区广汽传祺宜昌工厂焊装车间,只见火花飞溅,近500台机械臂上下翻飞,平均每52秒就有一台车下线。

与此同时,在贝迪克凌云(宜昌)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机库里,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即将完成“客改货”的蜕变。

在夷陵区,搭载宜昌楚能新能源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自卸车,正不断开往全国各地。

生命健康是朝阳产业。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每年可生产5亿支小容量注射剂。每一支小小的安瓿瓶,都要经历清洗、灌装、封口、灯检、赋码等10多个流程。

“年产5亿支,意味着每秒要生产近16支,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关乎整条生产线的效能。”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小针车间主任陈维介绍,车间很多工序都由机械臂或AGV智能搬运机器人完成,自动化率超过95%。

宜昌人福药业工程部部长杨靖介绍,今年7月,宜昌人福药业大健康产业园高端大输液车间封顶,投产后可年产单腔袋2000万袋、多腔袋200万袋、玻瓶1000万瓶。“在宜昌人福全球总部基地的国际药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平均年龄27岁,目前有18个一类新药在研。”

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宜昌高新区聚焦医药制造产业,推动特色原料药、化学创新药、仿制药、高端制剂等项目集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基地、创新药及仿制药研发生产中心。

作为亚洲最大的麻醉药品研发生产企业,宜昌人福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97%,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宜昌人福拥有1500人的研发团队,多年研发投入均占上年度销售收入的12%以上,是全省医药企业的标杆,是宜昌企业创新引领的典范。

安琪集团依托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新上市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超过10%。一粒小酵母,闯出了大世界。

纵深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宜昌市33个行业已全面启动设备更新。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各个环节,持续撬动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力佳科技对厂区管理、生产、安全、物流等系统进行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升级,一跃成为锂电行业领军企业,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2%;兴勤电子引入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1至7月产值达1.82亿元,同比增长46.4%。

擦亮底色 “新”在绿色低碳

在宜昌高新区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废旧动力电池正经历着从垃圾到资源的华丽转变。邦普研发的DRT定向循环技术,每年有15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在这里重生。

邦普产业园生产负责人王致富介绍,拆解回收动力电池,将其中金属材料以及有价金属含量高的电极材料提取出来,进行循环利用。在动力电池回收过程中,通过前处理、金属提取和材料再生三大步骤,实现从电池中来、到电池中去的绿色闭环,把废电池变成新产品。

目前,宜昌邦普循环每年可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5万吨,生产出6万吨磷酸铁、1.5万吨碳酸锂和1.5万吨再生石墨,相当于处理60万辆报废新能源汽车。邦普循环的电池级碳酸锂月产能已实现满产。

围绕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等链主企业,宜昌实现从电池上游矿产资源、到电池材料生产、电芯电池制造、再到废旧电池回收梯级利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覆盖,打造循环经济样板区。

邀青山入座,引碧水烹茶。

今年5月,新能源游轮“和悦”号成功首航,搭载内河首次开发的自主驾驶系统,带领内河游轮进入无人驾驶智慧时代。近年来,世界上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旅游客船“长江三峡1”号、国内首艘500kW级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陆续在宜昌下水……越来越多的“宜昌造”绿色船舶,扬帆长江“黄金水道”。

磷矿绿色运输示范船项目建设正酣。先期开工建造的2艘3000吨级标准船型示范船投用后,全生命周期可减排二氧化碳4200吨,实现绿色低碳运输。

目前宜昌市在建150艘船舶中有三分之一是新能源船舶,还有155艘公务船在进行电动化更新替代。

助力产业蓬勃发展,宜昌市加速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建设,完善船舶设计、电池生产、整装制造、游船运营等全产业链,配套10万至100万元的奖励政策……多向发力,到2026年,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底色。生态是宜昌最大的优势。宜昌坚定实施“双碳引领”战略,努力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双量齐升 “新”在结构优化

聚焦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宜昌持续推动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裂变,打造全国精细磷化中心和世界级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

今年1月,新宜化工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宜化集团以沿江化工装置“关改搬转”为契机,在宜昌高新区田家河园区完成本部化工装置搬迁入园的第一个建成项目。

宜化拥有煤矿、磷矿、盐矿等矿产资源储量27亿吨,年开采能力达4000万吨,现有25种主导产品。宜化的改革与转型,对宜昌在长江大保护中持续推进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意义重大。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宜化就是卖化肥的,其实不然。”宜化集团田家河园区常务副指挥长刘晓说,位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的宜化磷化工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主要生产硫酸、磷酸、精制磷酸及高档阻燃剂等,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与传统化工不同,宜化磷化工项目打通了磷矿、磷化工、磷复肥全产业链,实现了磷资源的梯级利用。先进的绿色环保工艺和低碳节能技术,可使磷酸浓缩工艺能耗下降30%至40%,项目整体能耗同比下降约11%。

今年6月,宜化与全球领先的无机氟新材料研发生产企业多氟多签约,在宜昌高新区打造华中氟硅产业园,总投资约96亿元。

10月12日,在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总投资85亿元的宁磷新材料年产30万吨精制磷酸项目开工。项目由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北宁磷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拟建年产30万吨精制磷酸,配套年产120万吨硫磺制酸、60万吨湿法磷酸、5万吨磷酸二氢钾、10万吨电池级磷酸一铵、30万吨磷系阻燃剂等相关生产装置和经营设施。项目是三宁公司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创新发展的又一标志性工程,预计2026年6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年产值80亿元、税收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清表示,将以最苛刻的安全保障措施、最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匠心打造精品工程、示范项目。下一步,将始终坚持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以煤、磷为基础,做强磷化工、做优煤化工、做精化工新材料、做好工业服务业,力争到2030年底销售过500亿元,利税过50亿元。

当前,丰山新材料、长青生物、顺毅化工、晟康生物等多家龙头企业都相继在宜昌布局。兴发集团过去主要生产磷酸、黄磷等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近年来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转型开发电子化学品,目前产能达36.5万吨、居全国第一,每吨产品利润高出同等工业级产品50%以上,电子级磷酸、硫酸、蚀刻液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数智赋能 “新”在融合发展

金秋时节,宜昌猴王焊丝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内,机器人来回穿梭,将不同型号的焊丝盘送至料槽内,经过清洗、粗拉、精拉、镀铜四道工序,一根根特种焊丝从全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而出。

分辨率数字照相识别系统,将流水线上同时生产的不同型号焊丝自动识别和分类后,推送至包装缓存线。数字化车间信息管理系统,对每道工序形成的数据进行采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智能工厂只是我们数字信息化的第一步。”宜昌猴王焊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育文介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将数字化转型分为两步:首先完成硬件智能化,进而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管理软件,将研发、客户管理、供应链、内部财务管理等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和转型改造。

2021年,拥有60余年历史的猴王焊丝整体搬迁至伍家岗区工业园,公司趁势提出,在焊丝领域率先实现全面智能生产。2022年,猴王焊丝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工厂投产后,焊丝生产效率提高了近4倍,产品不良率下降6%、成本下降5%、设备利用率提升21%。

数实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省委省政府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高度,着力推动以信息化赋能四化同步发展,提出加快建设“数化湖北”,并制定出台“数化湖北”方案。宜昌市为此先后出台《宜昌市推进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宜昌已建成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信息高铁华中枢纽站、点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成为全省最大规模算力集群;5G宏基站总量达到1058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建成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网络,全市宽带端口总数达到418万个,建成千兆网络端口202万个,占宽带端口总数的48.3%。

宜昌正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积极推动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产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加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着力加速推进总投资514亿元的52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加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全国“单项冠军”;打造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交通、电力、水利、农业、物流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形成“北斗+”特色应用示范场景。

--> 2024-11-06 宜昌现代化产业——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4122.html 1 逐“绿”向“新” 汇聚强大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