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王学文 周紫薇
“油田勘探项目进入尾声,即将验收。”11月1日,中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宇从新疆打来电话,对武汉市硚口区市场监管局表达感激。“差点错过这个千万元项目,感谢你们当机立断,帮我们修复信用。”
虽远在万里之外的戈壁滩,赵宇仍难掩激动之情。千万元标的相当于公司年营收额的1/10,更重要的是,信用瑕疵可能导致牵手多年的甲方放弃与公司的合作。
在武汉市场监管部门,有一群“信用医生”,他们为存在轻微信用瑕疵的企业做好“微创手术”,让这些企业尽早康复出院,轻装上阵闯商海。
“你们公司有不良信用记录,不能参与招投标。”今年7月,中岩科技集合骨干力量准备了一个多月,全力投标新疆克拉玛依某油田前期勘探项目,甲方中石油公司反馈的意见让企业负责人大吃一惊。
按照招投标流程,甲方会对乙方的基本资料进行审核,结果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中岩公司一栏显示异常,并被标记成红色。
“这是咋回事?”赵宇赶紧联系注册地武汉市硚口区长丰市场监管所,询问究竟。原来,当初执照登记时,因为公司办理人员马虎,随便填了个联系方式,更换号码后没有通知监管部门。在该所今年进行的“双随机”上门抽查中,公司大门却又一直关着。线上线下都无法联系,又不能明确办公地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公司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被拉入黑名单。
“只剩一天时间,如果不能参加投标,会造成巨大损失。”万里之外,赵宇焦灼之情溢于言表。他解释,因为公司大部分人都在野外勘探,所以平时总部没人办公。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记录日益重要,一些企业却疏忽大意,发生因变更联系方式、注册地址、忘记申报年报等各种原因留下“污点”,影响到贷款、融资、招投标、洽谈合作等,对信用修复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
长丰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房妍向上级汇报后,次日清早就赶往公司。经过拍照取样核实后,该所开通绿色通道,出具了盖有公章的纸质信用修复证明并上传过去,让企业得以参与招投标。随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将其拉出“黑名单”。
“顺利中标后,我们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这件事,目前公司已经安排专人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联系。”赵宇感悟颇深,“我后来才了解到,良好信用还能在投标时加分。”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该局发布信用修复指南,让“病号”企业进一步明确信用修复条件、途径与程序。鼓励失信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而且全程免费。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信用’作为关键词出现了四次,其中包括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等,我们正按照这些部署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该局深化信用帮扶行动,推行线下信用修复一站式办理、线上信用修复“网上办”不见面。今年8月至10月,武汉市市场监管部门为3000多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数量同比增长285.5%。
“完善信用机制,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委党校教授郝华勇曾多次赴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认为,信用修复能够正向激励、鼓励企业诚实守信,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形成更加高效便利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