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楚 通讯员 刘东
“秋声夜到秋香院,重帘试卷都开遍。”院子,勾勒出美好生活的梦想。有院子的生活,才是中国人的理想生活。在庭院里,可以播撒种子、可以种植花草,可以闲话家常,也可以培育梦想。
2023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当下,“庭院经济”在不少乡村和农家庭院展现活力,在鄂州市梁子湖区,村民们用劳动和智慧,在庭院方寸地里创造出惬意生活。
鲜花引路 直播引流│美丽庭院打造乡村生活新样板
深秋时节,秋风瑟瑟。走进梁子湖区沼山镇朱山东村杨一凰湾,依然感到春意盎然。
干净整洁的道路旁,一栋栋乡村小别墅错落有致,彩色的“丰收”墙绘与蓝天交相辉映,一簇簇花从庭院里探出脑袋,打量着多彩的秋天。
“我们家的院子,是村里标志性景点。”村民何大梅家里的庭院有200多平方米,种满了各式鲜花和绿植,仅芙蓉葵就有十几种。
何大梅的丈夫杨青龙爱种花。三十多年前,杨青龙辞掉在外建桥的工作,一心一意回老家种养花草。那时仅60平方米的小院内种满各类小盆花,微风拂过,花香掠过小巷,街坊四邻经常上门赏花。
“哇,好美!”每一个走进杨家庭院的人,都会发出感叹。
不仅美观,还很实用。何大梅和丈夫每天天不亮便推着小车去镇上卖小盆花,日子越过越殷实。
“村民来我家打零工,也学会了一些种养花草的技术。”何大梅说,邻居们被庭院颜值吸引的同时,也为种养花卉带来的收益心动。
渐渐地,湾里30余户人家陆续参与花卉种植,花卉苗木产业逐渐有了基础,成立了杨梅花卉苗木合作社。“全湾108户500多位村民有一半参与合作社经营,年创收近600万元。”朱山东村党支部书记杨裕喜介绍。
“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些花草,既能美化环境,又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呢?”杨学军是最早加入花卉种植的村民。如今,他已是镇上远近闻名的“鲜花网红”,每晚11点半,他准时在合作社多肉基地里开启直播,卖花的同时也在线教授网友养花。“我们是刚刚起步的小主播,不能跟大主播抢黄金时段。”杨学军说,错开直播高峰才能吸引人看,“这是从区里的电商直播基地里学习到的账号运营小技巧。”
抱团发展 借势起飞│传统庭院“酿”出地道家乡味
秋风起,蟹脚痒。随着一篓篓螃蟹起捕,梁子镇开水产店的钟钢忙活得不得了。
“现在一天最少要卖300斤螃蟹。”钟钢介绍,家里6口人齐齐上阵打包,快递车每天两趟开到家门口,这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繁忙时刻。
钟钢经营一家家庭式的水产店,每年春节,他的风干鱼、风干腊肉等年货,都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客源。“我家的腊鱼腊肉都在自家院子里风干,味道好、也很干净。每年都是做多少卖多少,从来不剩。”钟钢开心地说。
“有好多顾客在我家买了六七年,从来没见过面。”钟钢介绍,除了做上门生意,他也在线上售卖货品,这些货物不走电商平台,仅仅依靠私人社交平台账号销售。
“这是湖南的客户,上个月就开始问了,这是云南的客户,每年都要买10箱……”一捆捆打包好的活蟹即将发走,钟钢对照微信里客户发来的信息,仔细核对地址。
“鄂州建了花湖国际机场,对我们而言真的太方便了!”钟钢说,随着机场的落成,物流更加便捷,发往北京、上海等地的生鲜产品到达时间平均节省了12小时,“以往螃蟹还需要在其他城市中转,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寄到哪都是直达,特别方便。”
后院制作,前院打包,依靠稳定的味道和品质,钟钢的家庭式水产店一年可以挣得40万元的利润。“口碑做出来了,不愁销路。”钟钢说,顾着小家,做小生意,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
相较于钟钢水产的“单打独斗”,谢埠千张的“庭院联盟”显得更有力量。
手工制作薄千张是太和镇谢埠村的传统,选用本地大豆和山涧泉水制作而成,白如银,薄如纸,明清时被列为朝廷贡品。
“谢埠街约有居民130户,三分之一从事千张制作。”谢埠千张协会会长谢少文介绍,千张制作在当地根基深、流传广,许多家庭接力制作千张,技艺一代传一代。为了更好地实现组团发展,2019年,谢埠成立起千张协会,协会主要负责谢埠千张品牌的整体运营,也会定期组织一些外销活动。
“协会宣传后,我们的订单比之前多了很多。”村民高红梅家祖辈都做千张,每晚12点,楼房旁的小作坊准时亮灯,浸豆、磨浆、点浆……这样的制作流程,贯穿高红梅和丈夫的每个夜晚。“今天刚接到黄石2000把的订单,我们一家肯定做不了那么多,可以分给其他家庭去做。”高红梅说。
如今,像高红梅这样经营千张的农户户均年收入可达20万元。“我们正在和‘多多卖菜’接洽,希望能够谈成长久合作。”谢少文说。
创意改造 非遗赋能│特色庭院引来四面八方客
一方小小庭院,承载着朴实美好的生活向往,孕育着跃动舌尖的家乡味道,也成为保留乡村记忆的最佳博物馆。
涂家垴镇上鲁村细屋熊湾是一个只有23户村民的小村湾。相传,五代十国的“南窑遗址”就在这里。村民熊良广是南窑玉连环泥塑传承人,在他记忆里,与爷爷一起烧制瓷器,便是童年记忆里最有趣最温馨的画面。
2012年,在外务工的熊良广回到上鲁村,花费9年时间,在窑址周边2000多亩土地上建起美丽的佳源山庄。厚重的砖窑文化与秀丽的山水相映成趣,山庄有湖有田有林有岗地,有莲有藕有稻有果。民宿小屋掩映在绿树丛中,与村庄融为一体。“宋代窑址就在家门口,回到家乡建山庄,既可以借古窑址的窑文化助兴,也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窑址。”熊良广说。
“当时回来的时候,湾里很多老房子都荒废了,很萧条。”熊良广介绍,通过从村民手中租用老房子,进行重新规划改造,一批风格统一、造型独特的民宿落成了。每到节假日,不少热爱南窑文化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湾里吃住,体验乡村生活。
在涂家垴镇涂镇村野湖咀,一批闲置庭院通过精致的修建与改造,成为引客“顶流”。
野湖咀原有十几户人家,近些年村民陆续外迁,最少的时候湾里仅十几人。因为无人住,野湖咀成了典型的“空心村”。当地政府引进湖北瑞亚朝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盘活野湖咀老房子、宅基地等闲置资产,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开发。
“整个湾被一人多高的荒草掩住,我们是在荒草地里开新路。”湖北瑞亚朝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陈说。李陈是鄂州本地人,打小酷爱绘画。为了让废弃的院落发挥出美感,他决定保留原本的院墙形态,现代风格的帐篷与残破的院墙组合,竟然十分协调。
经由数年的打造,集餐饮、露营、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半岛计划湖畔营地顺利运营。市场验证了李陈的眼光。自2022年露营基地开始营业,便不缺客源。这片藏于梁子湖深处的村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游客汇聚于此,十分热闹。
2023年9月4日,半岛计划湖畔营地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如今,该项目带动当地35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每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们明显觉得营地接待能力不够。”半岛计划湖畔营地负责人马哲彬透露,今年还将新增两至三栋民宿改造,可增加约15间客房,和一个可容纳约150人同时用餐的新餐厅。
庭院+正在激活文旅市场。据悉,通过改造庭院及房屋,梁子湖区优质及精品农家乐一次性可接待1750人,12家品质民宿共有客房133间,客房面积达6866平方米。全区农家乐、民宿行业年均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促进旅游产业增收超过4200万元。
记者手记
小庭院做出大文章
□ 王 楚
无论是一枝鲜花撬动产业发展,还是一栋民宿引来游客万千,“庭院经济”正因小而全、形式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农村迅速发展。
相较于城市的高楼大厦,农村的庭院似乎更符合人们传统印象中对于家的期待。可以吃,可以玩,可以住,可以游,小小一方庭院里,蕴含着生活的万般形态,也承载着生活的无限可能。人们在庭院里播撒种子,期盼丰收,也在庭院里制作美食,“晒”出热爱。
小庭院如何走向更大的世界?商业化、组织化、规范化或许是答案。更标准的生产流程才能走入更广阔的市场,更大的生产联盟才能发挥出集群效应。一方面,庭院经济应该走向活力、走向多样、走向市场,另一方面,庭院经济也必须回归本位、回归质朴、回归乡村振兴的主题。
庭院是什么样子,家便是什么样子。家是什么样子,幸福便是什么样子。勤劳地干,在平凡的日子里,留下踏实前进的脚印,让庭院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最小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