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沃野生金,广袤的襄州大地上,呈现一派秋播秋种的繁忙景象。
襄阳市襄州区是农业大区,年产粮食25亿斤以上,稳居全省县市区前列,素有“鄂西北粮仓”之称,是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当前,正全力创建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襄州区坚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以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探索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路径。二〇二三年四月,襄州区获评首批24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之一。
农业强县,科技先行,凤鸣襄州,步履铿锵。
科技赋能“慧”种地
10月15日,襄州区黄集镇陶家村三组,两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无人播种机在田间穿梭,按照提前规划好的路径,一次性完成耕地和播种。
站在田埂上,看着田间作业的农机,种粮大户王垒感慨,“走得直,播得匀,比人工播种还精准,过去想都不敢想。”
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襄州区以先行县共建为契机,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无人植保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等高效节能的农业机械,培育13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9家,实现了从耕种到收储、加工的全链条服务。
好农机搭配好农艺,才能实现好收成。
今年5月9日,来自中国工程院、农业农村部的专家齐聚襄州区,对首次应用于小麦的“植物疫苗”进行验收。
植物病原真菌是一大类有害生物,能引起80%以上的作物病害,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团队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从真菌病毒中分离和筛选出没有致病力但可以在植物上生长的菌株,给种子或者植株打上“疫苗”,有效防控小麦锈病、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等,实现防病增产。
经专家组测算,使用了“植物疫苗”的小麦实现全面增产,增产幅度在4.28%到17.19%,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花生是襄州区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5万亩左右,是湖北省花生种植面积最集中、产业链最全、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花生主产区,通过运用ARC菌剂花生减毒固氮绿色生产等关键集成技术,一亩地能增产50公斤到80公斤,收入增加500多元。
目前,襄州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主要农作物农机综合作业率达92.37%,位居全省前列。
良种激活“芯”动能
10月11日,襄阳市小麦高产竞赛结果出炉,襄州区伙牌镇的益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楚襄1号”,以亩产715.18公斤摘得旱茬小麦第一名。
“楚襄1号”是襄州区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明星产品之一。该公司通过与湖北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自主研发小麦新品种10个,获得国家各项专利30余项。
2022年,该公司的“扶麦368”小麦品种亩产691.2公斤,创造湖北小麦亩产最高纪录,并成为湖北近35年来首个在河南省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襄州区积极构建“产学研”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支持本地优质企业校企共建,打造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研示范基地,并引入湖北洪山实验室打造汉江流域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襄阳基地,聚焦高蛋白玉米育种和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良种配良法,高产纪录不断在襄州刷新。
2022年4月,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在襄州亩产达419.95公斤,刷新全国冬油菜单产新纪录;试验推广玉米新品种“黄金粮MY73”,亩产978.91公斤,创下湖北夏玉米单产新纪录……
截至目前,襄州区培育现代种业企业14家,选育、推广优质良种50余个,实现了农作物良种基本全覆盖,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
今年,襄州区夏粮种植面积156.6万亩,总产61.09万吨。其中,夏收小麦面积150.38万亩,小麦总产59.42万吨,单产为395.15公斤/亩。夏粮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均位居全省第一。
产创融合好“丰”景
近日,总投资2.5亿元的湖北盼盼全系列饮料精深加工项目全线投产,实现面包、糕点、膨化食品、能量饮料等九大系列、100个品种产品全覆盖。
农产品深加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链延长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
襄州区以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坚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大培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粮食全产业链:以盼盼食品、丰庆源襄阳牛肉面为核心的小麦产业链,以华墨香黑米为核心的水稻产业链,以高蛋白玉米为核心的玉米产业链逐渐形成,未来有望形成100亿级粮食产业链。
生猪全产业链:以企校共建的玉米、生猪、食品加工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省级肉制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协同创新攻关,襄阳正大建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生猪全产业链,年产值近120亿元。
油料全产业链:华生源控股、广东广垦、秋乐种业投资6.7亿元布局打造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引入联农种业,布局万亩油菜制种基地。持续培育本土企业襄州鲁花、元大粮油。油料全产业链年产值接近100亿元。
农机装备产业链:以东风井关为龙头,借力农机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农机技术创新中心,做优技术,做强做大农机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接近20亿元。
科技激活企业内生动力,龙头引领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襄州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3家。
多元共育新农人
9月22日,第7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绿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建锋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2024年“湖北省十佳农民”称号。
白建锋从事农业工作6年,流转土地近2000亩,以低碳农业理念开展优质小麦、水稻、油菜等良种科研、育种、繁育、生产和农旅科普等工作,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生产和产业融合道路。
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人才是核心。
襄州区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团队,探索创新“双向培养”“多元共育”“科技特派员”三大人才引育模式,强化科技人才队伍。
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选派省、市、区农业科技特派员136人。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5个,承接华中农业大学19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700多名本科生,到襄州调研、实习、驻点、耕读。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培训班3次,培训全区农业农村骨干人才159人。
依托院校专家线上培训5000多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计划培训等1100多人。依托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全日制“一村多名大学生”158人。
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襄州区探索创新“合作社+”建设模式,构建“新型服务+”指导体系,全区农民合作社1487家,家庭农场达1130家,成为推动农田增产、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引擎。
跟着诗词游襄阳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冲筵隐姓名。
映柳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襄州春游》
策划:欧阳斌
图文:范小青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