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铎印
“这款耳环是用中药茯苓做的,这些手链是青皮、白芷、郁金做的。”在长江文化艺术季“锦绣长江”非遗展示活动上,一排由中药制作的首饰格外吸睛。此外,恩施玉露制成冷泡茶饮、祁门红茶做成茶含片、成都蜀锦制成“新中式”服装、龙泉青瓷烧制成生肖摆件……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融合,让不少观众啧啧称奇。(10月28日湖北新闻网)
把非遗“老物件”玩出“新样式”,在非遗展中比比皆是。在“品味长江”展区,人们还可以品尝各地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感受热闹的烟火气。非遗就是生活,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非遗+旅游”呈现出越来越蓬勃的态势,一些与非遗相关的项目以其多彩形式、深厚内涵,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很多非遗项目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要求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
非遗,始于历史,千年传承;非遗,亦行于时代,融合创新。为了让游客在“非遗”里更好感受“诗与远方”,各地方应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充满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非遗底蕴,为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让非遗之美浸染更多人间烟火,将文化要素注入到旅游特色化、品质化、产业化发展之中,从而让游客更多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绘就“诗与远方”的新画卷。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吸引游客的神韵所在。充分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建立形成“产、学、研、购、玩、观”立体运营模式,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非遗文旅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