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让长江文脉和城市发展共荣共进

□ 樊志宏

经济与文化关系紧密,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要深入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释放长江文化在引领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历史底蕴与彰显时代风貌一体推进、长江文明阐释传播与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一体推进、长江文化创新与提升城市品质一体推进,以长江文化的传承创新赋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

依托长江文化的驱动作用,实现城市发展动力之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从历史经验来看,进入中等收入社会发展阶段后,文化逐渐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自变量。在需求侧,文化则是高品质消费的终极决定力量;在供给侧,文化则是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终极引领力量。城市作为文化的容器,是孕育、包容创新导向价值观的主要空间,也必然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承载地。

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文化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文化驱动体系。发挥长江文化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建立区域城市间、城乡间联动发展机制,通过举办长江文化名家学术研讨会、建立长江文化研究院,形成重要组织、节点城市的创新协同合作体,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以文聚人,依托长江沿线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的优势科教资源,加快人才、知识和技术等高端要素高效流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科技创新、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产业升级,打造服务长江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

依托长江文化的聚合力,实现城市枢纽功能之变

在不同产业文明形态下,中心城市的核心枢纽功能会随着决定性要素的变迁而改变。到了信息文明时代,知识、技术、数据等信息要素及其所对应的劳动开始替代资本、土地等要素,成为决定性的要素。由此,服务于知识、技术、数据等信息要素的枢纽功能成为中心城市争夺的焦点,而这些枢纽的关键基础支撑又是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创新。因此,文化枢纽功能也逐步成为中心城市的关键枢纽功能。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基本上都是全球或其所在大洲的文化大都会。

遵循这一发展规律趋势,长江流域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应把打造长江文化传承弘扬枢纽功能,纳入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城市枢纽功能之变。近年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长江沿线城市的发展战略都持续聚焦文化枢纽功能的优化提升,如沿江布局大型文化设施、举办特色文化节、打造文化品牌旅游线路等,促进长江文化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科教发展等共融共通,实现城市枢纽功能之变。湖北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汇聚长江流域各省市共同参与,以现实场景活化长江文化,不仅凝聚长江流域资源优势,凸显长江沿线特色风貌,弘扬长江文化时代价值,还搭建全流域协作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将长江文化品牌价值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这是发挥长江文化的聚合力,发展长江沿线城市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探索。

依托长江文化的时空特性,实现城市空间功能之变

城市是人类原始聚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城市空间也必然是文化空间,具有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属性。当前,文化及其空间特性将成为引领城市各主体功能区升级升维发展的关键变量。同时,文化并非“遗世而独立”,需要和经济形态、生态形态、社会治理形态凝聚在一起。譬如,通过“文化+科技”实现区域的双动能驱动,通过“文化+现代服务”实现高品质生活、高价值生成,通过“文化+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双中心的和谐共生,通过“文化+虚拟空间”拓展未来城市新入口、新场景、新活力区。

长江沿线城市在提档升级核心区空间布局时,可聚焦生态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努力将城市核心区提档升级成为新质生产力育成、新域消费力创造、品质消费力升级的多元复合功能区。一方面,找到长江文化与当代城市叙事的连接点,依托长江文化基因的表达与创新,走“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和美丽乡村,塑造“灵秀湖北”“水韵江苏”等文旅生态融合品牌,彰显长江沿线城市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践中走在前列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替续写长江文化的时代华章,系统治理城市病,着力提高城市机能,构建生态、文化、科教黏合成四维时空的系统场景,让城市在古今交融中展现新魅力,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构建起流域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文脉,让长江千年文脉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交相辉映、共荣共进。(作者系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 2024-10-2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2297.html 1 让长江文脉和城市发展共荣共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