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陈磊 戚绪南
做研发最怕什么?做出来的产品没市场。
李游是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没少经历这种痛苦。所以,最近和三峡科创园合作进行的研发,让他觉得很过瘾——从立项到做出样品,仅用9个月。
“不仅知道大概的研究方向,还知道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子、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这样做研发,舒服!”李游说。
应用出题 科研答卷
“A4纸”精准测量风机叶片覆冰状况
华威科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教资源,华威科在柔性传感技术上积累深厚,拥有近200项专利。
柔性传感是一项根技术,向上延展,有许多分支。此前,华威科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工业、医疗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去年6月入驻三峡科创园后,陡然发现,这里另有一番天地。
三峡科创园是三峡集团设立的科技创新机构。近年来,三峡集团大力发展风电,在湖北、湖南等地建设风电场,建设、运维中发现不少痛点,其中之一就是风机叶片覆冰问题。
“湖北、湖南的高山地区低温、高湿,叶片一旦覆冰,基本上是雨凇,又厚又结实。”三峡科创园工控中心专业师何立夫介绍,现在,风机叶片一旦覆冰,就只能停止工作,哪怕程度轻微,也要保险起见。据测算,因覆冰问题可导致10%到50%的发电量损失。
准确掌握覆冰厚度、状态,从而精准控制机组启停——这是风电场站的需求。
已将柔性传感技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出触觉感知系统,并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这是华威科的技术优势。
双方一拍即合。
去年底,项目立项;3个月,完成产品研发;再经数月实测、改良,今年9月,“风电叶片柔性覆冰监测传感器”样品投入市场。目前,除在三峡集团内部风电场作应用示范外,还收到湖南、新疆等地企业的订单。
A4纸大小,跟硬币差不多厚,能弯曲。10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产品实物。华威科能源感知事业部负责人王小开介绍,这个大号“创口贴”可直接贴在风机叶片表面,准确测量覆冰厚度、温度、振动等信息,为机组启停控制、除冰系统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合伙”做研发 销售额分成
科技成果转化有的放矢
研发进展顺利,源自应用需求和科研产生的“化学反应”。
“三峡科创园成立项目团队,整合多方力量,并与风电场站直接联系,提出的设计目标具体、明确。”李游说,这种合作模式,让研发少走许多弯路。
例如厚度。传感器若是太厚,会影响风阻,甚至破坏叶片的动平衡;若是太薄,又增加成本。应用方直接给出要求:5毫米以下。最终,产品厚2.5毫米。
再例如供能。传感器使用太阳能与蓄电池供电。应用方要求,在缺乏光照的情况下续航时间要达到1000小时。项目团队以此为目标,改进储能技术、延长续航时间。
“在关键节点,三峡科创园的项目团队和我们一起在恩施大山里待了3天。大家随时沟通,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李游说。
双方组成的是创新联合体,也是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三峡科创园负责整体筹划、项目策划;在产品投入市场后,双方根据约定,以销售额分成的方式获取成果转化收益。
华威科不是第一个受益于这种模式的企业。三峡科创园开园3年,已聚集11家科研机构和53家科创企业,完成3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
“以用为导向,研发更有生命力。三峡集团海量的应用场景,为科创企业提供广阔舞台。”三峡科创园产业部主办范毅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