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宜城市委书记 武义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宜城作为首批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围绕解决“人口不聚集、城市不紧凑、产业不集中”等问题,持续探索和实践具有宜城特色的城镇化新路径,力争通过3至8年,实现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城区人口聚集度超过50%。

聚焦要素集约,推动以城载人。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园区、港区和重点镇为节点的县城空间格局。在中心城区,举全市之力建设鲤鱼湖新区,高质量打造“一带五区”,力争新增常住人口3万至4万人。具体而言,在环湖生态带,加快改造提升莺河省级湿地公园鲤鱼湖片区;在高铁片区,加快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科学布局多样化的交通枢纽型商业服务体系;在滨湖核心区,集中布局公共服务与商贸服务设施,打造县城集中人口承载区;在产城融合区,谋划重点企业人才公寓建设;在临港经济区,主动融入襄阳主城区和宜城主城区,实现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聚焦功能集成,推动以城聚人。加快补齐“两基”短板,持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襄荆高铁宜城段、207国道西移等主通道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加快构建“楚都安澜”现代水网,摸排整治雨污管网,推进城市内涝和渍水点改造。合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动融合型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统筹还建房和公租房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红色物业”提质扩面,探索推进“双网格”管理,预计每年吸引5000人到城区就学、就医、居住。

聚焦产业集聚,推动以产留人。以更大力度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推动园区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巩固D级成果。以更实举措推动临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完善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港口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临港产业等三个“搬不走、稳得住”的根植性产业。探索开展“3+2”联合办学、校企双聘等活动和常态化举办“春风行动”、就业夜市、就业“轻骑兵”等活动,预计未来5年新提供就业岗位4万至5万个,吸引返乡就业创业8000人。

聚焦人口集中,推动政策引人。通过出台惠民生的政策,吸引“三类人群”向城区集中。聚焦外地返乡人员,出台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县城户籍大学生毕业回县(乡)就业、创业。聚焦外来人口,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保障其获得与县城居民同等的基本权益和公共服务。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出台维护进城农民“三权”相关政策,在保留农民集体组织成员身份和土地权益待遇“两个不变”的前提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2024-10-1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1848.html 1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