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

大道同心 宏图共绘

——湖北省政协光辉历程纪略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报道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的湖北日报版面。

省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关于支持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审议稿)。

省政协委员围绕加强农村税费改革积极建言。

大九湖湿地已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24年1月15日,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委员童江华、李强在纸坊街新北路社区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线索征集,与社区两委、居民代表就社区食品工业小区微改造工作进行协商。

1950年10月,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这是湖北省政协的前身。1955年2月,湖北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在湖北开启壮丽实践,至今已历经十三届,现有32个界别、700多名政协委员。

70多年来,省政协在中共湖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好凝聚共识,在湖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扬帆启航

这一时期,湖北省政协自身建设开始起步,成立常委会主持会务,组建工作机构,规范经常性工作,推动建立市县政协组织等。

1950年10月5日至20日,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选举产生了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1951年6月4日,成立学习委员会。

1951年11月20日至12月1日,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委员人数71人,由19个界别组成。1953年2月初,新成立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教卫生、宗教四个工作组。

1955年2月7日至10日,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本届省政协设立学习委员会和4个工作组,分别是:起义军官、辛亥首义老人、社会人士工作组,科技、文教、卫生工作组,宗教、民族、归侨工作组,民主人士家属工作组。

1959年6月22日至25日,省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委员人数339人,由23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新设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1964年9月7日至15日,省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召开。委员人数363人,由22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将原有的4个工作组调整为8个组,分别是科学技术组、文化教育组、医药卫生组、民族宗教组、归侨组、社会组、妇女组、对台工作组。

历史转折

这一时期,湖北省政协学习政协章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弘扬和践行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和作风,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开创了自身建设新局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湖北省委员会(1977年12月—1983年4月)。省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选举65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506人,由23个界别组成。按照政协章程的规定,并经省委批准,本届省政协设立了办公厅,新设对台联络委员会,工作组调整为9个,分别是文化教育组、科学技术组、医药卫生组、民族宗教组、对台宣传组、法制组、妇女组、工商组、华侨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湖北省委员会(1983年4月—1988年4月)。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选举80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561人,由26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工作委员会增至6个,分别是提案审查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工作组委员会、对台联络委员会(1984年6月更名为祖国统一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湖北省委员会(1988年4月—1993年4月)。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选举87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609人,由29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设置11个专门委员会,分别是提案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委员会、医卫体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工青妇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

世纪跨越

这一时期,湖北省政协履职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在参政议政、建言立论、反映社情民意等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省人民政协事业在深入、扎实、活跃、有序的履职实践中跨入 21 世纪。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湖北省委员会(1993年4月—1998年1月)。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选举96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585人,由31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将专门委员会调整为9个,分别是提案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科教委员会、文卫体委员会、三胞联谊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湖北省委员会(1998年1月—2003年1月)。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选举104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616人,由31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新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将三胞联谊委员会更名为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亮点特色工作

省政协委员李振民提出《关于兴建武汉地铁的建议》提案。

1998年,湖北省发生特大洪水,省政协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政协共计7500 多名委员,13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了抗洪抢险。

省政协通过多种形式助推我省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开展。

发展新篇

这一时期,湖北省政协全面加强理论建设、制度建设、自身建设,坚持不一般地建言、不建一般的言,打造责任政协、务实政协、创新政协、和谐政协,谋事、干事、成事,全省人民政协事业日益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湖北省委员会(2003年1月—2008年1月)。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选举107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630人,由31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期间,新设省政协研究室;将新成立的致公党湖北省委会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使省政协界别增加到32个;将文史资料委员会调整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湖北省委员会(2008年1月—2013年1月)。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选举128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719人,由32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期间,新设委员工作委员会。

亮点特色工作

为促进湖北“中部崛起”资政建言。

明确提出把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作为常委会五年调研课题的重点之一,每年选择一个侧面进行调研,形成建议案。

以主席会议建议案形式,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保护、恢复和科学利用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资源的建议》。

围绕“五个湖北”建设、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助力血吸虫病防治、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积极履职。

新时代新使命

这一时期,湖北省政协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履职统筹,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开创了全省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湖北省委员会(2013年1月—2018年1月)。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选举135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725人,由32个界别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湖北省委员会(2018年1月—2023年1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135人为常务委员。委员人数721人,由32个界别组成。本届省政协组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将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整为教科卫体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整为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亮点特色工作

围绕抗洪救灾、助力脱贫攻坚、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职尽责。

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实现全覆盖。设立专委会分党组。创设月度专题协商会。

省政协高度重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河南省政协、安徽省政协一道,通过长期跟踪调研、全国两会联名提案、召开联席会议等,争取全国政协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支持,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夺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政协贡献。

实施履职能力水平提升工程、效能提升行动。

成立三个专项民主监督小组,持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开展“协商在一线”“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

--> 2024-10-14 ——湖北省政协光辉历程纪略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1354.html 1 大道同心 宏图共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