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

高水平打造“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标杆

□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编者按

8月下旬,由湖北省社科联组织的“省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在天门举行。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推动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主题,深入天门、南京、虎门、诸暨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贡献社科智慧和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提出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湖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完善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体制机制”。近年来,天门市以推进工业倍增、就地城镇化、共同缔造等重点工作为抓手,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聚人、强产、兴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双集中”发展的天门样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县域城镇化可以缓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从地方实践来看,县域城镇化有大城市周边县城的昆山模式、专业功能县城的晋江模式、农产品主产区县城的寿光模式、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安吉模式等等。各地实践历程表明,推进“双集中”高质量发展具有四类典型经验。

锚定县域特色产业,推动城镇与产业集中发展。如浙江诸暨市大唐袜业建设大唐袜艺小镇,形成袜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商住区等镇域空间,有效解决了城镇的产业发展、产业的地域载体、人口的空间集聚等问题。

以县城为集成平台,做强产业与人口集聚主城区。江苏宿迁市以做优县城为支撑,以做特小城市为重点,促进产业和人口“双向奔赴”。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山东滨州市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互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强化数实融合赋能,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强劲动能。河北平乡县出台政策支持生产、销售、仓储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建设童车玩具供应链直播基地,借助直播电商激发童车产业发展活力。

“天门样本”初显雏形

以人口为核心,扩大人口集聚规模。锚定以人为核心的就地城镇化,补齐城区人口少、城镇化率低的短板。以做大产业规模和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就业岗位,持续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着力解决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和子女上学等现实需求。推进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改革,出台特定人群购房补贴政策,强化各类群体在城区安家就业的资金保障,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实施生育支持保障政策,提高本地人口生育意愿。

以城镇为载体,推动城镇紧凑发展。以强化纺织服装产业功能为导向发展“雁归经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打造天西现代农业发展区、天北文旅融合发展区、天东生态涵养发展区、天南工业协同发展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四大片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载体推进就地城镇化,将主城区打造为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完善城区的生态、服务与居住功能,提升城区能级品质。

以产业为支撑,促进产业集链成群。依托万亩以上蔬菜种植专业镇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扩大“壹品天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依托产业园区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有序建链、集群发展。通过以商招商延伸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以跨境电商开辟出海新通道,形成“园区主导+多点协同”的纺织服装产业格局。通过贷款贴息、投资奖励、技改补助等方式支持规上工业企业扩容,引进新材料产业园、化纤纺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持续推动产城融合

营造引人留人优良环境,增强人口吸附力。一是扩大农业转移人口集聚规模。有序实施土地、资源按常住人口配置,提升城区的人口集中承载能力,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转移人口向主城区有序转移集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组织定向、定岗和专项技能培训等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二是培育引进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引人聚才的政策优势,吸引本土特色产业转型亟需的技能人才,激励更多“服二代”二次创新创业。发挥“状元之乡”“内陆侨乡”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推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训模式,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缓解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

推动重点产业集链成群,夯实产业承载力。一是纺织服装产业扩规升级。推进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由生产加工向创新设计转变,擦亮“天门衣尚”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快布局服装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组建集设计、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二是特色新兴产业倍增集群。聚焦粮食加工、有机饲料、生态蔬菜等领域,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本土农业品牌,推广以需求定供给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专精特新的现代农业。依托新材料绿色产业园,紧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做大做优锂电池再生利用产业,打造一批新材料领域的“专业园”“特色园”,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倍增、有序建链与集链成群。

彰显城市三大文化特质,提升文化影响力。一是擦亮“茶圣故里”名片。保护并利用“茶圣陆羽”在天门生活和学习的遗迹,借助茶圣故里园讲好陆羽故事。制定茶叶评价品鉴标准,依托陆羽茶文化节和文创产品打造茶文化全产业链。二是唱响“石家河古城”名片。加强石家河史前文明的考古研究,立足石家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入挖掘石家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激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活力。三是打造“天门蒸菜”名片。着力挖掘传统蒸菜、开创蒸菜新品,依托蒸菜美食文化节打造蒸菜文化IP,推动蒸菜文化与旅游、农业、康养等行业融合发展,培育“蒸菜经济”新业态。

打造四化同步发展引擎,汇聚跨界融合力。一是强化基础支撑。巩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牵引四化同步发展。强化农业大市和“中国棉都”的优势与潜力,培育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新业态。二是补齐发展短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方式,分类建立各领域人才定向培养基地,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难题。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本土农业品牌,建立现代农副产品基地,发展专精特新的现代农业,壮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三是推进数实融合。分行业分类型推进“万企上云”,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支持企业建设产业“数据中台”,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协同联动,打造“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执笔人:宋德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2024-10-1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0981.html 1 高水平打造“双集中”高质量发展标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