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武网十年:在坚持与积淀中点亮高光时刻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阅读提要

没有一项赛事从一开始就是顶级的,武网能有今天的吸引力、美誉度和影响力,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一个个场馆拔地而起到一场场赛事相继落地,从挖掘培养网球“未来之星”到吸引世界级顶尖网球运动员,从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热情到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日复一日地浇水、培土、施肥,一项赛事的土壤才能越来越厚实,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2014年到2024年,以城市命名的网球赛事“武网”,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

十年磨一剑,武网已由WTA超五赛事升级为WTA1000级别,赛事级别仅次于四大满贯,是国内级别最高的三大网球赛事之一。十年间,包括大威、辛吉斯、莎拉波娃、沃兹尼亚奇等在内的网球巨星均在此留下精彩时刻。湖北健将在网球场上凭着“不服周”的精气神,不断从荆楚大地展翅高飞。

10月7日,2024武汉网球公开赛正式开赛,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又一次回荡起击球声、喝彩声和鼓掌声的混响。上百名世界顶尖女子球员,包括郑钦文、武网卫冕冠军萨巴伦卡、大满贯冠军高芙等球星,将为海内外观众奉献精彩绝伦的比赛,为武汉、湖北乃至中国的网球热潮再添一把火。

武网赛事级别的“进阶”,增添一份荣光,更饱含无数艰辛。没有一项赛事从一开始就是顶级的,武网能有今天的吸引力、美誉度和影响力,靠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一个个场馆拔地而起到一场场赛事相继落地,从挖掘培养网球“未来之星”到吸引世界级顶尖网球运动员,从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热情到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日复一日地浇水、培土、施肥,一项赛事的土壤才能越来越厚实,结出丰硕的果实。

把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得更清晰。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网球就是湖北省联合运动会的项目,还率先开放女性参赛。新中国成立后,网球在湖北继续迅猛发展。上世纪60年代的张永明、沈建球,70年代的余丽桥、贺东坡,80年代的马克勤,90年代的潘兵……翻阅国内网球比赛史,湖北网球长时间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网球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亚洲第一位大满贯赛冠军得主,以及中国网球第一枚奥运女单金牌均来自湖北。从李娜到郑钦文,中国网球“一姐”在湖北接力。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点亮的高光时刻,得益于其所在的那片沃土的滋养。武网的诞生也并非横空出世,而是生根于漫长岁月的坚持与积淀。

顶级赛事特别是观赏性极强的体育项目,在带动体育产业、促进区域文旅发展、激发大众体育热情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展现和区域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从马拉松、冰雪热等火爆出圈,到“村BA”“村超”等走红网络,一场动辄上万人规模的赛事所蕴含的商机不可谓不大。正是意识到专业赛事或大众运动与地方发展的深层联结,全国各地竞相承办各类重大体育赛事,并以此展示地方形象、扩大地方美誉度,进而扩大当地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影响力。

一项成熟的赛事,给大众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场场实力的较量、精神的对垒,更将赋予一个地方新的名片、新的气质。不少有代表性的赛事,通过与文化底蕴、发展土壤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个地域符号,嵌入了人们的认知当中。譬如,说起沙滩排球,人们就会不自觉想起文昌,说起湖北的网球,就会想到京山,说起湖北的滑翔伞,就会想到荆门,这就是通过体育赛事强化人们区域认知的结果。网球文化已成为湖北的深厚印记,“网球之城”已成为武汉的亮丽名片。

一项充满吸引力的顶级赛事,必然具有蓬勃生长的生命力。卫冕冠军的运动员还在成长,历经岁月淘洗的赛事本身也需要成长。无论发展至何种地步,无论创造过多少高光时刻,站在全球视野,国内举办的诸多赛事尚有向更高处攀登的空间,要努力学习国际顶级赛事的办赛经验、赛事文化,以及平衡好赛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如此,才能走得更长远、踏上新高度。

--> 2024-10-0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0778.html 1 武网十年:在坚持与积淀中点亮高光时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