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磊 黄洁如 张竞恒 朱熙勇
凌晨,城市中的人们还在熟睡之时,菜农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不久前,武汉市开通“蔬菜公交”专线,打通了菜农走向城市菜场的便捷通道。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9月2日凌晨,在湖北日报编辑部的统一调度下,湖北日报全媒体采访团队一行四人,踏上了一段难忘的行程——来到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道,体验采访“蔬菜公交”。
凌晨菜地 难得的采访体验
采访前,记者从武汉公交集团了解到,由于是蔬菜淡季,所以那天乘坐“蔬菜公交”的村民以及运送的蔬菜,都比旺季时要少。
因此,采访团队决定,以微纪录的形式,将重点放在菜农的故事上,通过讲述菜农的辛苦与努力,凸显这趟特殊的公交给他们带来的便捷与帮助。
9月2日凌晨2点,采访团队一行四人在报社集合,从武昌驱车一个半小时,于3点半抵达菜农刘孝萍的菜地。
彼时,刘孝萍和她的母亲早已在地里劳作。漆黑一片的菜地里,只看得到母女俩系着的头灯发出的微弱灯光。
看着种满茄子、辣椒、苕尖、豆角等有机作物的菜地,记者深刻感受到菜农的辛勤与不易,也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抓紧记录这城市里鲜见的场景。
采访团队分工协作,或打开笔记本做记录,或借着手机和头灯的灯光进行拍摄,或将麦克风挂在刘孝萍身上,进行聊天式采访。
记者打开挂载在相机上的平板灯后,相机瞬间被寻光而来的蚊虫包围。虽然是夜里,但实时气温依旧在32摄氏度以上,不一会儿,记者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
凌晨5点整,记者跟随“蔬菜公交”从起点站出发。为了让菜农们能在车上稍事休息,打个盹儿,车辆一直保持着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且主动避开颠簸路段。这看似不经意的举措,背后是对菜农细心的照顾、深深的关怀。
生吞蚊子 难忘的是采访细节
采访过程犹如一场深入城乡生活画卷的独特之旅,无数细节令人难忘。
由于需要跟车拍摄,采访团队一行四人分头行动。一名记者自驾跟车,另三名记者则全程在“蔬菜公交”上,与菜农们攀谈、采访。
往返加上跟车,车程近6个小时。路途劳顿,记者驾车时,不停拿湿毛巾擦脸,用手掐大腿,防止夜间疲劳驾驶。
因为拍摄,记者的头灯不能和菜农一样系在头上,需要握在手里当手电筒,与相机“合体”。每当举起相机拍摄时,头灯光线便引来数不胜数的蚊虫,在脸上“狂轰滥炸”。受雾水影响,眼镜、镜头、单反取景器的镜片变得模糊。情急之下,记者呼吸不顺,一只扑面而来的蚊子被吸入喉咙。一阵刺痛后,蚊子被硬生生吞了下去。
“你真牛,这比活吞一只鸡的几率和难度都大,就当我们请你吃‘夜宵’了!”见状,刘孝萍风趣地对记者说。
为尽可能地还原菜农工作的真实场景,采访中,记者在田间地头、运菜的路上、公交车里随时发问,随时记录,随时拍摄。在行进的公汽上,记者稳住相机,抓紧扶手,尽量拍遍这辆公交的每个角落。
网友认可 难熬的疲惫一扫而光
9月2日上午近10点,采访团队一行四人结束采访,回到报社。
因长时间熬夜,四人都已眼睛通红,但一心想的是,将采访到的新鲜素材迅速烹制成新闻大餐。
稍作休整后,团队四人各司其职,或写稿,或从相机中导出照片进行精修,或开始剪辑。虽然拍摄时间只是从凌晨3点到上午9点,但拍摄素材却多达240G,采访及同期声时长超过了1个半小时。经过分工,一名记者负责文稿、配音和竖版短视频制作,另一名记者快速开启采访及同期声的剪辑工作。
9月2日下午1点左右,文字及图片报道在新媒体端发布。次日,经过编辑打磨的稿件,在湖北日报3版头条图文呈现。第三天,微纪录视频在湖北日报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发布,网友纷纷留言、评论——
“这是百姓们真正的生活,值得跟踪、记录、报道。果断关注湖北日报视频号。”
“烦恼时,看到这样的新闻,突然觉得,自己那些烦心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这个公交车爱了爱了,必须爱了,帮了老百姓大忙了!”
看到这样暖心的留言,我们的疲惫一扫而光。网友们的认可,让一切都值得。
装得下公文包 载得了背篓筐
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2024年9月3日《凌晨5点,他们坐上了一辆特殊的公交……》
湖北日报2024年9月3日3版《破晓时分,菜农坐上“蔬菜公交” 驾驶员保持匀速避开颠簸,让劳累的菜农打个盹》
湖北日报微信视频号《从黑夜开到日出的菜农公交》
一条“蔬菜专线”承载了无数人的烟火日常。公交车装得下公文包,也载得了背篓扁担。城市发展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城市公共交通有菜农的一席之地,为武汉公交点赞。网友 孩妈
“蔬菜公交”撑起的,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和良心。读者 田亚敏
视频做得好,记者背后的故事也很感人。网友 Dawn 珉吖
因为这个视频,我关注了湖北日报。希望政府的惠农公交一直开下去。
读者 刘智萍
菜农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吃上新鲜美味的蔬菜。网友 魔幻
以人为本,取信于民。惠民好举措,值得推广。网友 难得糊涂
发挥公交车的桥梁作用,菜农和市民都得到了实惠。生活不易,“蔬菜公交”让温情常在。网友 蓝天白云 绿叶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