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社科联“中国调查”课题组
———— 编者按 ————
8月中旬,省社科联组织的“2024年省社科专家市县行”在鄂州举行。由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鄂州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路径研究”主题,深入鄂州、天津、长沙、丽水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统筹协同机制。鄂州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新形势下,围绕武汉新城、花湖国际机场建设两大省级战略,鄂州应充分借鉴天津、长沙等地的发展经验,通过流域综合治理、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和公共服务共享等发展路径,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刷亮绿色底色,系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一条线”贯穿,守住污染治理底线。在“线”上,以水系为脉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及道路、村庄和城镇,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镇乡村系统治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主要河港系统治理,全面打造河湖连通、湖湖连通的水网体系。在水污染治理上,参考长沙市龙王港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由“末端管控、环节控制、碎片治理、单一手段、各自为政”向“源头管控、总量控制、过程治理、复合手段、协同联动”转变。
坚持“一张图”谋划,绘就绿色发展蓝图。在“面”上,生态环境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既要总揽全局也要突出重点,既要突破创新又要蹄疾步稳。鄂州颁布实施了系列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持续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系统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总结试点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省市县统筹、上下一体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
坚持“一体化”推进,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在“体”上,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强化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加快水生态预警体系建设,严守水安全底线。借鉴浙江省丽水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经验,构建水生态产品政府购买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推动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突出协调特点,夯实交通互联互通基石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支撑。基于交通乘数效应理论,面向新时代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战略定位,推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武汉新城与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优化区域交通布局,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发挥花湖国际机场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功能,推动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的联动发展,实现客货分流与优势互补。
以交通网络布局优化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创建以空港为核心形态的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加快形成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衔接,完善城际公交运营体系,构建高品质公共交通一体化出行网络。提升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在全球交通网络节点上的显示度,逐步构建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的国内交通枢纽和辐射欧洲、北美、中东、亚洲的航线网络布局。
以交通服务信息化提高为强大动力。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采用智慧化管理手段,实现武汉都市圈一卡通服务。加强交通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依托实时交通大数据监测手段,科学合理实现交通流量管控调度,提供定制化出行服务,提高出行效率与舒适度。推进交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深化“五办”改革,落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圈内通办”“跨省通办”等工作。
汇聚创新动力,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打好人才资源集聚“持久战”。强化产业扶持“育”才。以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为抓手,构建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汇集人工智能发展各领域专家人才,擦亮“世界人工智能发源地、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的两张名片。搭建平台载体“用”才。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为切入点,组建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推动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产业链供应链主体高效对接,搭建人才发展的关键平台。
打好重点产业培育“升级战”。充分借鉴长沙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围绕“光电子信息、钢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加强鄂州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网络和数据要素为支撑,推动重点产业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融合应用,构建具有特色的标准体系、评价体系、人才体系和制度体系。
打好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战”。充分借鉴天津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经验,推动重点产业创新平台聚集、创新技术突破、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绩效提升。推动区域间新兴产业发展的交流与合作,互相推介优秀企业,推荐优秀人才,共商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区域产业链延链、补链、固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体现共享目的,提升公共服务共享水平
推进教育互动发展。深化基础教育协作,加强与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区域性学校教联体,搭建智慧化教育平台,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成立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联盟,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强化医疗卫生合作发展。不断提升与不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水平,联合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组建专科联盟,充分利用不同医院及研究机构的高技术医学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动急救调度系统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人民群众就医的便捷程度。
推动人才集聚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强化政策推介,加强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引进。积极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围绕企业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协调匹配专家教授开展服务。持续深化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的人才合作,推出更具弹性的合作项目和人才招聘机制,形成人才领域常态化合作体制机制。(执笔人:胡娟,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范斐,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