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6日

“让更多人记住长征,传承长征精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阳成城

“如果不是在八美镇(隶属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车坏了,我还会继续沿着红二方面军的路线骑行,国庆节前肯定回不来了。”

9月30日,在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四中心,69岁的裴国民说起刚刚结束的行程,淡然一笑。

自2020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会以骑自行车的方式重走长征路。先后完成6次骑行,历时近200天,行程累计1.5万多公里,重走了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和红二方面军部分长征线路,撰写日记40余万字。他说:“作为一个老兵,我想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记住长征,传承长征精神。”

从骑游到寻根

虽然已满头白发,但裴国民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许多。

裴国民是山东东平县人,1976年参军,1984年入党。裴国民在部队因工作成绩突出,获军队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1997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2012年,临近退休,裴国民迷上了骑行,活动范围从武汉东湖开始,逐渐向外延伸。“那个时候流行‘骑游’。几个骑友聚在一起,一边骑车一边旅游。”裴国民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他和骑友一起“南至海南、北至漠河、西达新疆”。

2020年,裴国民看到一条“徒步重走长征路”的新闻,心生触动。“作为一个老兵,还是想做一些跟当兵、跟部队有关的事情。人家徒步都能重走长征路,我们骑车应该更没问题。”

想到就去做。2020年9月,裴国民与4位骑友开启了“循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的行程,一走就是1个多月。

2021年,裴国民再次发起“重走长征路”的邀约,得到2位骑友响应。那一次,他和骑友在重庆集合,再次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足迹,奔赴娄山关,向甘肃会宁进发。

2023年,裴国民独自开启“重走红二方面军长征路”行程,从武汉经湖南,到达贵阳,行程2400多公里。6月,他又约上一位车友,继续“红二方面军的行程”。

今年4月底,裴国民再次独自启程,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9月初,他约上2位骑友,继续骑行。他说:“这一路上,我越来越感受到当年先辈们身上那种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敢于牺牲的精神。这些,就是我们人民子弟兵的根与魂。”

老区人民鼎力相助

一年四季穿的衣物、修车工具、水壶……这些,是裴国民每次外出骑行长征路的“标配”。

“之所以每次选择4月和9月出发,就是因为气候相对适宜。不过到了康藏地区,还是会有些许煎熬。”裴国民所说的“煎熬”,有高海拔地区的低温,还有地广人稀带来的不便。

尽管艰难,但一路上陌生人的帮助、鼓励,成为裴国民和同伴们前行的驱动力之一。

裴国民还记得,今年9月25日,他和骑友抵达甘孜州道孚县的龙灯草原。“室外温度仅有2至3摄氏度,还下着雨。我们又冷又饿。一位藏族大妈看到我们,了解情况后,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烤火取暖,之后还帮我们联系车辆,把我们送到下一个能住宿的镇。”他说。

他还记得,今年5月22日,骑行至甘肃泾川县一路口时,遇到专程在此等候的骑友老陶。

老陶是泾川本地人,通过车友得知裴国民的行程后,特意来到路口等候。从泾川县城到泾明乡,老陶陪着裴国民一路骑、一路聊。

裴国民说:“几乎每到一地,得知我们的行程,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会为我们提供便利,为我们加油鼓劲。老区人民的热情支持,让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记录,是为了传承

“深山野墅红军行,翠竹竿竿露宿营。广场雕像栩栩生,再现军民鱼水情……”

在河南鲁山县,裴国民走访“红二十五军长征宿营地”纪念广场,了解到“老奶奶收留受伤的红军小战士”感人故事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段诗句。

裴国民喜欢写日记。重走长征路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既有参观红色遗址遗迹后的个人感悟,也有记录当地百姓挖掘的红色故事。

“起初,我只是想为同样热爱骑行的人们提供一些路况、景点等信息。”裴国民说,随着行程的深入,每天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他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播者。

“村寨错落有致,乡间小道顺着茫茫草场蜿蜒向远方延伸……”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班佑村,裴国民一行看到这样的美景。

80多年前,在这里曾发生悲壮的一幕:700多名红军战士走出草地后,背靠背地坐在班佑河边,他们因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牺牲在草地边缘。

在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前,裴国民眼含热泪。他说:“没有先烈们的前仆后继,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一切,我们不能忘记。”

4年时间,裴国民的长征路早已超过二万五千里。

“明年准备把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走完,后面走一趟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知晓和铭记长征,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裴国民说。


--> 2024-10-0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0579.html 1 “让更多人记住长征,传承长征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