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颐
“你们那一代人的爱情能扛起青铜重器,我们这代人的爱情只能背个爱马仕包。”
这句话出现在《听漏》全书大约中部的位置。出自省博物馆的讲解员王蔗之口。王蔗是个年轻姑娘,协助马跃之工作,其间,她与已有女友的楚学院工作人员万乙产生了感情纠葛。
王蔗的这句话,是对马跃之说的,她说从前就听说过马跃之以及他们那一辈考古人的很多故事。而王蔗说这句话的契机,是因为那个或隐或现、一直活在众人口中的传奇女性——小玉老师,她多年前的神秘恋情以及婚外恋所诞的龙凤胎,随着这一行人的探查,仿佛冰山浮于水面,逐渐溶解、呈现,让人唏嘘、感慨。
《听漏》的作者刘醒龙,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笔力劲道,布局繁复。全书共计46万字,重重叠叠,故事延伸故事,“小玉老师”的故事是其中之一,与之对应的,自有现在年轻人相似的故事,还有他们不一样的选择。所有故事的主干,皆与楚地考古研究相关。
小说的开端,作者运用黑色幽默的喜剧笔调,描述了楚学院各办公室独具趣味的命名:楚馆秦楼、楚囚对泣、楚才晋用、楚云湘雨、四面楚歌……看似风趣的这些命名背后,其实暗藏玄机,喻示着楚学院长久以来的工作秩序中微妙的人事运作。随后,两周(西周和东周)时期的一座大墓出土,小说就此揭开序幕。
楚学院是因应一九六六年在秋家垄发现九鼎七簋而成立的,可是,这么多年来,考古界竟然不知其下还藏着一座大墓,反而被盗墓贼捷足先登。由此,引出了考古的各种牵制、一些禁忌,以及楚学院复杂的人事纠葛等小说背景设定。
主人公马跃之,研究古丝绸兼漆器等杂项的学者,在研究青铜器扬名于世的楚学院,他就像庶出,而曾本之率领的团队才是嫡系。这一次,这个“庶子”却要担负起这项考古重任。
曾本之为何在这个时期选择退休?是谁给马跃之投递了一封用甲骨文撰写的“马上告之”的神秘信件?马跃之为什么多年远离青铜重器学术研究,刻意隐藏自己的才能?小玉老师的临终遗言“知知者之之,不知者之之”,到底是何用意?那对龙凤胎流落何处,被何人收养?九鼎七簋,是一种奇怪的形制排序,那么,有没有第八簋的存在?……
谜团接踵而至,如线团一般缠绕,渐渐地,指向20世纪60年代乃至更早以前的墓葬、文物收藏和鉴定等事宜,牵涉家族秘闻。这些故事所纠结的,不外乎世道人心、名利爱念,求之不得,舍之可惜。上一辈,他们有过叵测心机,但最后宁愿纯粹干净地死,他们付出生命,是为了爱人,为了考古事业,也是为了他们认定的情义伦理。
在这部小说里,有一个特别的职业,叫“听漏人”。夜静时分,听漏人独自在幽暗街巷逡巡,凭借一根铁棍和自己的耳力,他们能比科技仪器更迅速地发觉地下管道的渗漏之处。尽管如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这个职业已经边缘化,落后于现实需求了,书里说,全国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个,而该地只是因为地铁站建设与考古场地有关联,才需要这么一个“听漏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听漏人,成为了解开各种谜团的关键。
听漏,这样一种仿佛背时的行业,为什么至今还需要它的存在呢?据说,“听漏”有很多需要严格恪守的职业行规,其中一条:一天只能说十句话。因为,所有夜里发生的秘密,都不能宣诸于口,有一些敬畏,存在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