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

走近与苏轼心照神交的张岱

□ 赵莹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曾在文章《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中提及,“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除了少数的例外(如刘宗周之清修刻苦,黄道周之笃学正身),可以用‘骄奢淫逸’四字尽之。”此时,稳定的政局,闲逸的生活,使得晚明文化飞速发展。纵观当时文人的生活轨迹,不难发现,“玩”是当时盛行的生活方式,而张岱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张岱是明清之际的文化奇才,不仅著作等身,还对散文、收藏、天文、历法、经学等深有研究。正因如此,后世的文人名士对其推崇备至,对其所作文字,更是大加赞赏。作者老桥在新著《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中,从行旅、美食、戏曲、交友等九个维度,叙述并追忆了张岱的日常生活,并将心中体悟融于其间,积攒成集知识、情节、趣味兼备的智性之书。

众所周知,张岱出身名门望族,自小锦衣玉食。丰厚的物质生活滋养着他广泛的兴趣和才艺,也培育着他敏锐的审美志趣。老桥把张岱的文化素养归因于张家家风的承袭。他认为,“张岱家学渊源,从他的祖父到父亲,再到他这一辈,都是玩出来的生活美学家”。张家三代爱戏,办家班,教新伶,耗费财力大搭戏台、船楼。因此,张岱赏戏,懂戏,创作、谱曲、布景等都不在话下;张岱祖父张汝霖重饮食,曾与朋友合著《饕史》,对不同地域的食物加以注解,使张岱对饮馔拥有广博见闻;张岱三叔张炳芳识茶,善品茗,还与张岱合作,自制兰雪茶名满当地。张岱对茶的爱延续一生,不光遍寻各地好茶,而且把对茶的认识带进人物、故事和环境中,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张岱钟爱之事极多,列举不尽。老桥选取的部分,恰是最具代表性的。里面有玩到极致的风雅爱好,有懂得生活的艺术追求,更有寄托精神的家族传承。这是张岱美学观念的起始,也是他日后人生抉择的内因。

张岱曾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的择友观很朴实,所结挚友,个性万千,趣味相投即可。比如张岱和闵老子以茶会友,互相试探品茶鉴赏的能力,最终被对方折服,成为莫逆之交。这平淡的茶友会面,蕴含令人心醉的茶道风范;再如张岱常去鲁云谷家做客,赏花品茗,畅谈诗文,共赴美好雅集。这些幽雅的韵事,涌动着对自然造化的柔情,堆叠出异常丰富的语言形式。无怪乎张岱笔下文章精练深情,自有清高拔俗的意味。

不过,真正决定张岱作品性格的,是他个人乃至时代遭逢的剧变。前半生,他鲜衣怒马,纸醉金迷;后半生,他饥寒落魄,形如野人。

清兵入关那年,明朝倾覆,退出了历史舞台。张岱一朝沦为遗民,只能隐居深山,靠残羹冷炙了此残生。没承想,在极端窘迫的日子里,张岱反倒安贫乐道,享受起寂寞清苦的日子。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不断写书立著,留下《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大作,还用八年时间完成《明史》的写作,终成一代巨匠。书中并未过多描述苦难,而将重点放在张岱的立世之态。张岱的品格,初衷源于对陶渊明风雅的追慕。此后江山易主,在生死是非间又将渊明作为人格支撑,以消心中惆怅。

研读张岱的美学思想后,老桥比对其他文人的相关记述,发现张岱和苏轼的诗文有惊人的相似。两人早已心照神交,精神风骨极为贴近。老桥将其归结为三点:“第一,东坡和张岱都喜欢陶渊明,两人都曾经写过《和陶集》,陶渊明的隐士思想对曾经有过重大磨难的两人来说,影响都很深刻,尽管生活窘迫,依然向往精神的自由与愉悦。第二,东坡与张岱都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越是艰难之时,越能体现出其性格的顽强,对时事的豁达,对人事的宽容;第三,东坡与张岱都对所爱之事保持浓厚兴趣和高度专注。”正因这超然物外的心态,钟情自然的情怀、表现真我的文风,他们能在风雨飘摇中,坚守气节,呈现出寓意于物的旨趣,最终在学问、文章等方面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影响张岱的,何止东坡一人,徐渭、袁宏道、王思任等人都是。他们将儒家“志存天下”的意识和道家乐观旷达的志向相融,构成自己的处世之道。他们的生活美学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 2024-10-0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0534.html 1 走近与苏轼心照神交的张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