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上万片残纸中复原 “交河一万里”的吐鲁番故事

展览现场。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饺子,距今1400年左右(公元502—640年),是目前最早的确切的饺子实物。

唐代服饰复制品。

唐代木牛车。

出土于洋海墓地的汉代彩陶器。

唐代寺庙僧籍文书残片。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佩雯 通讯员 陈丽

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9月27日,“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吐鲁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文书共149件(套),是迄今为止吐鲁番出土文物文书最为全面、最高规格、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在外展出。展览分“丝路明珠”“火洲长歌”“国际显学”三部分,在营造沉浸式的时空氛围基础上,讲好文物故事,让历史发声,全面呈现吐鲁番文明交融的历史画卷、百川归海的演进之路和吐鲁番学赓续发扬的非凡历程。

唐代的饺子在沙漠与绿洲间重现

吐鲁番古称高昌、西洲,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多个民族聚居融合、多种宗教共生并存、多元文化交流荟萃的要冲。这里沙漠与绿洲相映生辉,高山与河谷错落有致,资源富集、瓜果飘香;这里是古代西域南北往来、东西交通的要道和十字路口,千年来东西文化交流碰撞,孕育了车师、高昌、回鹘等辉煌的古代文化。

东西方的使者、僧侣、商人穿梭于此,中原的丝绸、瓷器和西方的香料、珍宝在这里集散。汉人、北方的匈奴、柔然、突厥、回鹘、蒙古以及中亚的粟特人也定居于此,他们带来了儒家、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跨越千年,为后世留下汇集四大文明的珍宝。

一千多年前的学生“家庭作业”是什么?在阿斯塔那古墓发现的手抄《〈论语〉郑玄注》,抄写人是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孩子。展览上展出的抄本末尾,附有几篇卜天寿自己创作的诗词和杂录:“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嫌)池(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表达这位学生归心似箭、让先生早点放学的心情。《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这份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释的《〈论语〉郑玄注》在唐代后失传,但在吐鲁番重新被后人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很大震动。

本次特展还展出了《大唐西域记》残卷,记载了千年前玄奘与高昌国王麴文泰的深厚情谊与对佛法的敬仰之心;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饺子,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饺子实物;残存的张元相买葡萄园的契约,证明麴氏高昌时期,吐鲁番葡萄生产已形成租佃关系;“高昌吉利”钱、波斯银币、成吉思汗金币等,反映历史上高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现象。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爱峰介绍,本次特展文物类型主要涉及陶器、木器、纺织品、纸质文书、金属器、食品、种子、钱币、墓志、泥塑类(壁画)等。其中,精品文物有《论语》《千字文》《易杂占》《大唐西域记》残卷,《西夏文佛经残片》《婆罗米字母残卷》《梵文兰扎体》《〈论语〉郑玄注》《天山车坊典军》《六念文书》等。“这次展出中不少是新发现,也是首次在外展出。反映出吐鲁番多元文化共存、多种文明交流互鉴的景象。”陈爱峰说。

江城火洲结缘半世纪

展品中有在吐鲁番吐峪沟千佛洞出土的《唐西州下宁戎、丁谷等寺帖为供车牛事》文书,上钤有“西州之印”印鉴一方。“馆内展览的这片文书出土自吐峪沟石窟,虽然残破,但上面红色的‘西州之印’,证实了唐朝对吐鲁番地区进行了直接有力的管辖。”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安志,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暨敦煌吐鲁番文书相关研究工作。他介绍,贞观十四年,唐朝平定高昌,随即在当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与西州州府,实行军、民二元分治管理体制。其后,为应对复杂多变的西域形势,改二元分治为一元化管理,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盆地一切军政事务,对西州进行切实有效治理与管辖。“由二元分治到一元化管理,这件文物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刘安志说。

江城武汉与火洲吐鲁番因何结缘?故事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说起。

当时,武汉大学教授、史学大师唐长孺先生已64岁高龄,毅然扛起“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大旗,率领一批来自不同单位的中青年学者,十易寒暑,最终从上万片残纸中成功复原出近1800件较为完整的官私文书,使埋藏地下的千年古冢遗文公诸天下。

“当时唐长孺先生为了了解当地情况,专门到新疆考察。在去往库车的古道上,唐先生因车子颠簸导致视网膜脱落。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他仍然胸怀‘国之大者’,传承国家冷门绝学,这样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们。”刘安志说,在唐先生和学人们的努力下,《吐鲁番出土文书》释文本1至10册、图文本1至4册相继出版,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总结了一套科学的出土文书整理规范与方法,还开创了中国吐鲁番学,意义深远。朱雷教授、陈国灿教授作为唐长孺先生的弟子,不仅亲身参与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工作,更是将唐先生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发扬光大,传承不息。

如今,五十年过去,刘安志和他的学生们作为唐门第三代、第四代弟子,仍热爱并深耕作为国家冷门绝学的中国吐鲁番学,赓续传承唐长孺先生开创的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事业。

交河故城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一座古城,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这里。“交河一万里”出自唐代诗人李元纮的《相思怨》,不仅表达着相思情、故园情,也是穿越千年历史,跨过万里山河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刘安志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吐鲁番出土的文书文物,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的文物实证,对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接下来,特展还将组织多场讲座活动,讲好文书文物故事,讲好新疆吐鲁番故事,帮助大家了解这片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刘安志说。

--> 2024-09-3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90240.html 1 上万片残纸中复原 “交河一万里”的吐鲁番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