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不能忘了曾经的艰难困苦。”9月14日,宜昌市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军营开放日活动上,新中国首批飞行员、94岁的军休干部陈沂为机关干部、学生、武警官兵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曾参与开辟康藏航线,所在部队被誉为“昆仑雄鹰”。如今,老人是宜昌市南苑军休所的一名军休干部。
穿越“空中禁区”,开辟康藏航线
“成为一名飞行员,首先得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尽管年过九旬,陈沂身体硬朗、思路清晰。
1930年,陈沂出生于苏北。6岁时举家迁往上海。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沂即将高中毕业。
“小伙子,我看你身体不错,现在部队正在招飞行员,你去试试吧!”在一次学校活动中,部队首长对他说。一直盼望参军的陈沂立刻去参加体检,并顺利通过。
经过3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3个月的空中带飞学习,陈沂从航校毕业,开启飞行生涯。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那时的西藏,交通不便,进藏部队的军需物资运输极其困难,实施空投成为解决物资运输困难的好办法。
康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云雾弥漫,气候变化无常。抗战期间,装备技术居世界首位的美国空军,曾几次想飞越康藏高原都未能成功,最后将这条线路列为“空中禁区”。要开辟这条航线,执行空投任务,没有行例可借鉴,困难重重。
“我们‘不去也得去,不飞也得飞’,必须保证兄弟部队顺利进军。”正是抱着这样必胜的信念,经过多次反复试航,历经艰难险阻,陈沂和战友们终于成功开辟康藏航线。
细辨真假,挫败残匪阴谋
解放之初,山地剿匪任务仍十分艰难,地面小分队常常依靠空投获得战斗物资。陈沂至今仍清晰记得,他和机组一起挫败残匪阴谋的经历。
1952年7月27日,陈沂和机组起飞执行空投物资任务。然而,残敌破译了我军的讯号,妄图误导我军空投物资。
“当时,我们机组执行空投大米任务。飞机飞到汶川地区上空,很快收到地面联络的信号‘看到你们飞机了,准备空投’。”陈沂说,到达预定地点后,机组看到了地面相关指示目标,与以往的识别标志一模一样。
“我们正准备下降高度空投时,我耳机里又听到一个微弱信号,要求机长暂停空投,继续查讯。”陈沂意识到,2个讯号必有1个是假。
经过反复核对,询问密码,并仔细辨别发报手法,机组最终判定:第二个地点为正确空投点。随后,机组成功摆脱干扰,把物资准确投了下去,挫败了残匪的阴谋。陈沂和战友因此也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除了与敌人周旋,机组还要不断应对多变的天气环境。有一次,陈沂所在机组完成空投任务返航途中,突遇雷雨天气。机组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降落。一时间,飞机在空中盘旋,升降两难。
“此时,飞机油量已不够,闪电干扰无法听清讯号。正在此时,我依稀听到‘广汉’二字。”机组分析,应该是地面指挥台让飞机飞去“广汉”。随即,机组立即飞往广汉安全降落。
如今,陈沂虽然年逾九旬,但依然坚持每天关注新闻、读书看报,进学校进军营宣讲亲历的革命故事,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爱我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