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北依大别山,南临长江水,与黄冈、鄂州、黄石三市的主城区水陆接壤,位于鄂东的交通要冲。
面对建设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的历史机遇,浠水需要找准发展定位,并破解农业转型、工业突破、人口被周边吸附等难题。
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和产业“双集中”、推进民生改善和百姓福祉提升……浠水行改革之举、破发展之羁、谋奋进之局,在实践探索中给出答案:坚持问题导向,致力改革破难,锚定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在浠水落地见效。
围绕“水”来抓改革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统筹发展
浠水,是黄冈唯一以水命名的县。
位于长江之滨,鄂东五大水系有3条流经浠水,境内有67座水库、27个湖泊,其中白莲河水库是黄州、团风、浠水三地的饮用水水源地,策湖、望天湖贯通长江。
为确保密布的水系成为造福百姓的河流,浠水紧紧围绕“水”字,做好改革文章,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统筹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芦河港小流域位于浠水县城郊,涉及经济开发区、清泉镇、丁司垱镇3个乡镇(区)、2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多达13.36万人。该流域内有3座小Ⅰ型水库,芦河港、百寺河2条浠水河支流,流域面积66.29平方公里。
因幅员广,人口多,管理杂,又缺乏系统治理,芦河港下游水质曾一度低至劣V类,成为百姓口中的“龙须沟”。
今年,浠水迎难而上,把芦河港小流域确定为综合治理试点,由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双挂帅,县政协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对芦河港全流域进行系统研判,顶层设计,谋划实施43项重点工作任务,已经成势见效。
围绕高水平保护,着力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
全面提升水域环境,收回上游水库养殖承包权,开展河道清淤和防洪护砌,流域下游一体推进“查、测、溯、治、管”等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流域内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10户以上集中居住点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升至90%。全面提升路域环境,交通主路刷黑16.5公里,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绿色景观节点11处。
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
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性任务,提高综合治理“含金量”。做好整治整合文章,促进蛋鸡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小田并大田促进流域内土地流转率提高到69%,引进小野生物等30家市场主体发展中药材种苗等,好生态出产的“好物产”正转化成富民“好产业”。
围绕高品质生活,着力建设宜居宜业的人居空间。
发动群众参与“清、扫、码、除”活动改善人居环境,挖掘流域沿线特色文化,建设各具风格的和美乡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流域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达100%,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安装充电桩8处。推进功能服务网点建设,流域22个村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网点全覆盖,在闫河村建设“职工群众共享之家”,深受群众欢迎。
现在的芦河港流域,水质全面提升,风景这边更好。“没事就去河边走走,以前的臭水沟成了家门口的公园!”芦河村村民袁佑林笑得合不拢嘴。
从全局之需要治一域,以一域的经验治全局。
浠水总结推广芦河港治理经验,将全县细化为5个四级流域、52个小流域底图单元,建立214条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256条发展正面清单。以水为脉,守牢水安全底线。以水润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以水惠民,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开展“五水共美、五水共治”十大行动,谋划实施总投资111.33亿元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城乡供水保障等项目35个,白莲河、白洋河等14座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有效治理重点河段8处,加固河堤66.2公里。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收回水库承包权17座,持续推进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3个国控断面和3个市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对于全县主导性、根植性的蛋鸡产业,同步编制实施蛋鸡产业绿色发展规划,科学划定蛋鸡禁养、限养和适养三区,规模化养殖占比提高到99.4%。
坚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54%,无害化普及率48.8%;扎实开展污水治理,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加大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农村垃圾转运收集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整治各类环境卫生问题6万余个。创建美丽乡村59个。
围绕“链”来抓改革
以供应链为突破口推进产业升级
供应链的能量有多大?
3月8日,以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为标志,浠水蛋鸡供应链应运而生。
运行仅半年,已“链”接市场主体1300余家。3月平台日交易额仅50万元,如今日交易额已突破1000万元,并继续保持迅猛增长。以“链”为媒,各类生产要素在链上对接、整合、交换,加速浠水蛋鸡产业链重构。
“以供应链思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破解发展难点、堵点、断点问题,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促进产业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浠水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由于品质好,产量大,浠水鸡蛋在全国市场有地位,畅销长三角、珠三角。但因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不规范、小散市场主体多等原因,影响产业链延伸和龙头企业招引,市场能级和吸附能力难以提升。
为此,浠水贯彻落实省委“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市委“加快建设特色产业供应链平台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供应链思维破解产业发展困局,组建由政府平台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运营、本地核心企业参与的“蛋多多”供应链公司,做实蛋鸡供应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蛋多多”供应链公司对华中(浠水)蛋品交易中心进行重新定位,以供应链服务为抓手,创新构建蛋鸡产业大脑。线上,打造集拼单集采、交易撮合、行情指数、智运物流、产品溯源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信息化平台;线下,建成交易、检测、直播基地等功能服务中心,降低链上各企业成本,赋能蛋鸡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早日突破100亿元。
聚焦降成本、优服务,着力上链补链:拿出近千万元资金,出台“蛋六条”奖补政策,按乡镇组建合作社,鼓励小养殖户抱团上链;设立3亿元蛋鸡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海大、晨科兼并重组,打造饲料行业龙头,探索“政银企保村”养殖模式,共建100万羽高标准养殖场,建立玉米仓,降低饲料采购成本;组建蛋鸡专业化服务公司,提供优质低价的防疫、物流等生产性服务。
聚焦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着力延链强链:年加工老母鸡3000万只的优赛食品项目建成投产,投资5亿元的广西禾美预制菜项目动工建设,年产值5亿元的中膳蛋品精深加工项目即将落地;发布浠水鸡蛋5项团体标准,与高校共建浠水蛋鸡(预制菜)产业研究院,做强“三品一标”;推进云养殖模式试点上线,引导5万只以下小养殖户转产含DHA、叶黄素的功能蛋;以“多多数字云仓”为核心枢纽,让浠水鸡蛋走进港澳地区的商超和菜场。
创新思维,大胆探索,在浠水,以供应链思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共识。
在工业领域,光电子信息供应链建设正在加紧谋划推进。浠水引入行业龙头中国信科集团作为链主,盘活光电科技产业园,已将园内特易联等 4 家企业纳入信科供应链,与珠三角、长三角10家企业达成回迁意向。新的共建园区将作为信科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于 9 月 29 日挂牌运营。
不仅打造本地特色供应链,浠水还发挥临水临空、公铁齐全的优势,主动融链入圈。谋划建设良品铺子供应链管理中心和5000亩巴河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同时,引进国内4A级物流头部企业——黑豹物流,在巴河建设黄冈综合物流园,打造高标准综合性仓储物流枢纽基地,为补齐黄冈供应链物流短板提供支撑。
围绕“人”来抓改革
以“双集中”为抓手推动融合发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浠水县云路口街人群熙攘。全新的街道景区、完善的商业布局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云路口老街的300多年历史,在去年7月拐了个弯。投资2000万元的改造工程,既保留了老街原有的历史信息和传统建筑风格,又融入文创和商业元素。今年8月10日,旧貌换新颜的老街正式亮相,换来人流如织,好评如潮。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围绕群众需求和产业特色的就地城镇化,浠水击节而进。
精准施策,引人进城——
以政策支持激活就地城镇化需求,以人口集中带动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提升。
浠水围绕重点群体,针对性出台综合性民生政策,实施购房奖补,形成了一波进城热潮。截至目前,城区12个享受政策性奖补的楼盘,共计认购签约1153套,吸引6753人向县城聚集。
优化空间,品质兴城——
狠抓县城建设,提升县城功能,浠水全力推动县城面貌大提升、品质大变样。
落实绿色低碳县城“四控”建设要求,新建高品质住宅,优化住房结构;立足北城,聚集公共资源、教育医疗资源、商务服务资源、商居资源,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新中心;在“一河两岸”中轴线打造活动空间,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推进新华正街、杂技馆片区更新,推动云路口、楚街开街,提升城市烟火气。新建口袋公园5个,新增城市绿地12.2万平方米。
提升服务,为民建城——
“县”因人而兴、“城”为人而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浠水县着力打通“民生刚需”命脉,构建高辐射的县城新磁场。
浠水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需求,优化公共服务布局。以城镇优质学校为依托,分学段设立融合型教联体21个。组建以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医共体,实现转外就医备案月平均人数下降11%,向下转诊月平均人数增长30%。建成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康养照料中心和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实现全覆盖,99.8%的政务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加快推进新一中、新人民医院建设。以社区治理“幸福365”党建品牌创建为主线,打造社区盒子、青创中心、阳光之家、幸福食堂等服务阵地60余个。发动5000余名党员和1400余名志愿者为“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等服务3300余次。
集聚产业,以产促城——
产业是城镇化的根基。浠水县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浠水聚焦绿色新型材料主导产业,出台“三专”政策,帮助长崃、新明珠、伯乐尔等企业找市场、跑订单、扩产能,吸引返乡务工人口近1000人。盘活光电子产业园的闲置资源,引导光电子企业入链回迁、人口回流。今年以来,推动实施技改项目19个,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26亿元,同比增长49.49%。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总数达6家、全市位列第2,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统筹“人、产、城”融合,促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孩子来县城读书,一家人也跟着从农村搬到了县城。”“一手拿农房农地租金,一手拿进城福利成了新市民。”“在大城市打工的村民返乡,在县城找了工作、买了房。”……这样的变化,正在浠水各地悄然发生。
总策划:秦孟
策划:李武 李五洲
撰稿:方俊 李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