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层小楼的卫生所,到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咸宁市中心医院在近60年的传承与创新中,既追求祛病缓痛的精湛技艺,又保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初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
重点专科建设蹄疾步稳
对于医生而言,大医精诚的情怀是根本,身怀绝技、技术过硬是关键。
医生对于病人来说,意味着生的希望。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宾说,“患者对于生命的热望,一直激励着我们,成为敦促我们向医学高峰进发的无形力量。”
仅有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克,续航能力超过10年,无导线、无切口、无伤疤……仅30分钟的时间,这项无导线起搏器的新技术在咸宁市中心医院开展,这是该院建设重点专科的缩影。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管理、质量提升、业务发展的抓手,是医院品牌、声誉、竞争力的基石,更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副院长刘启胜说。
该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之一的心血管内科,曾是一个只有30人的小科室,近年来以湖北省323攻坚行动为立足点,通过多学科合作,区域资源整合,紧紧围绕心血管“五大中心”建设,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标准版“五大中心”,实现高标准下的同质化。
蓬勃发展的心血管内科只是该院专科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院已拥有2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2个国家、省、市级中心,其中,国家级中心5个,省级中心3个,市级中心4个。
“我们胸怀省内一流医院目标视野,涵养国内一流医院长远格局,孜孜不倦探索出一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院党委书记方勇憧憬道。
以仁心诠释医学温度
门诊大厅,排队挂号缴费者屈指可数;候诊室内,患者有序进出。在日均门诊就诊量达2500人次的三级甲等医院,“接龙排队”的场景不见了,目之所及是患者“井然有序”的就医新图景。而这都得益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在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拓展门诊服务功能等方面下的“硬功夫”。
咸宁市中心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先后完善微信预约挂号、支付宝线上服务等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医保电子凭证功能,支持挂号、就诊、支付、取药、结算等门诊全流程应用,使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
与此同时,医院持续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61岁的陈爹爹因“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就诊于脊柱外科,主治医生查看了陈爹爹之前在县医院的医学影像报告,仔细核对有效期和准确性后,将其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并告知不需要再次检查。这一举措,简化了患者的就医环节和就医费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无微不至的温暖服务不仅仅体现在院内就医,医院更是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压血糖、赠送药品、上门问诊等服务……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定时定点在村镇、社区“上线”,他们把“健康”打包,赠送给前来问诊患者。
“医学要从人道的角度出发,要想办法将健康送到患者身边,让患者感知医学的温度。”这是方勇对这份神圣使命的解读。
近年来,咸宁市中心医院全面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不遗余力开展送医送药等公益活动,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病理诊断插上“数字翅膀”
在“医联体”的行业序列里,咸宁市中心医院似“枢纽”,肩负“承上导下”之任;在“医共体”的区域联系中,它又是“龙头”,担当“守疆拓土”之责。
“叮!”9月2日上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收到湖北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推送的一条远程病理会诊信息。电脑打开链接,来自咸宁市中心医院患者的数智化病理切片高清扫描图片映入眼帘。
66岁的孙先生,在咸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将组织活检送至病理科后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表面腺体呈中度异型增生,蒂部切缘阴性。因肠道息肉数量较多,出于谨慎考虑,孙先生想将标本送至省级医院病理科请专家会诊。
往常,患者想请省级专家会诊,只能自行驱车将病理标本送至省级医院。如今,得益于咸宁市中心医院建设成了咸宁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向下覆盖全市6个县市区,向上连接湖北省数智病理远程会诊中心。“不用我们奔波,信息就能直达省级医院,结果出来后我更放心了!”孙先生的老伴啧啧称赞。
浏览整片、放大图片、标记重点,仅十分钟,省级专家给出了相同病理诊断意见,并送达至咸宁市中心医院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
“病理乃医学之本,信息化发展应真正地惠及广大民众,解决基层患者的就医之需。”病理科主任曾智说。
今年以来,咸宁市中心医院高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按照A级标准打造了咸宁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建设“1+6+N”的全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病理诊断能力,有效保障了“标本不出市,数据不外流,病人少跑路”的服务质效。咸宁市中心医院将发挥市域病理诊断“龙头”作用,助力提升全市的病理诊断水平。
(汪姣慧 沈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