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荒地连成片 种粮也赚钱

大冶两企业流转荒山逾万亩

昔日荒山变茶园。图为大冶市明霞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 (湖北日报通讯员 柯恒 摄)

9月22日,大冶市刘仁八镇三策大畈千亩高标准农田喜获丰收。该地涉及天灯村、三策村、八角亭村三个村上百户村民。近年来,该市以“联村经济”推动三村“跨村联建”高标准农田,实现“小田”变“大田”、“散田”变“整田”,亩均产量突破1100斤。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成 摄)

湖北鑫东生态农业公司工作人员在大棚内给黄瓜绕藤。 (湖北日报通讯员 柯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丁元拾 程良友 余锦杰

9月24日,大冶市金牛镇金牛社区蔡家垴湾,金黄稻穗随风摇摆。连绵起伏的丘陵坡地上,漫山的高粱红了。

“没想到咱们瞧不上的荒山坡,现在有人抢着要。”蔡家垴湾理事会会长蔡新建说,今年湾里将57亩荒山坡流转给湖北省陈氏益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高粱,撂荒地重焕生机。

金牛镇素有“大冶粮仓”美誉,耕地面积超11万亩。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的荒山近几年竟成了“香饽饽”——两家企业争相流转荒山荒坡超万亩,种植高粱、小麦。

荒山坡从鸡肋变成香饽饽

蔡家垴湾,常住人口27户108人。由于地势高、水利设施基础差,田里留不住水,湾子200亩地全靠“两口塘”养活。“田不好种,不如打工。”蔡新建说,随着大批村民外出,湾子一度仅有30余亩田零星种植,其它都撂荒了。

大冶地处丘陵地带,“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使得农田“碎片化”严重,尤其是种植成本高、效率低的低山丘,普遍被农民视作“鸡肋”。

近几年,随着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蔡家垴湾不少良田陆续被流转,唯独荒坡始终无人问津。

这处荒坡名为石牛山,撂荒面积达57亩,分属湾子里20余农户。今年,这处荒山的命运出现转机——湖北陈氏益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村,以每亩每年100元流转费包下荒坡。

被相中的不只有石牛山。邹康路湾、余进生湾与蔡家垴湾相邻,村湾之间山连山、路通路,同样有大片荒山坡。一年来,三个湾的荒山坡分别被湖北陈氏益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鸿鼎昌农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相中,流转费一路水涨船高。其中,邹康路湾流转荒山荒坡172亩,余进生湾流转71亩,流转费最高每亩每年300元,直逼水田流转费(450元左右)。

今年以来,两家企业流转荒山荒坡超过万亩,其中湖北省陈氏益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超8000亩,湖北省鸿鼎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超2000亩。

荒地连成片,种粮也赚钱

“路不好走,农用机械上不去,只能用锄头挖。费力,收益又低。”企业出高价流转荒山,能赚钱吗?当地农民很是困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解到,企业除支付流转费外,开荒投入不小,仅石牛山一亩地开荒成本就超过了1000元。开荒后,两家企业均选择种植高粱、小麦。此次“抢荒山”的两家企业均为两家粮酒企业原料供应商,发展订单种植。

得知企业出钱开荒种地,蔡家垴湾给出合作方案,即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石牛山20余户农户的荒地全部交由村里“托管”,流转费用于改善村湾人居环境。同时,企业吸纳农户加入种植队伍,就近务工。蔡家垴湾农户说,自己不用掏一分钱开荒,还能选择就近务工,“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对于企业而言,托管也省掉“麻烦”:金牛镇境内低山丘陵纵横交错,荒山荒地分布广泛,适宜种植高粱。然而,这些撂荒地分散,甚至还有一些地块跨多个村,企业考虑开荒成本的同时,更头疼如何把大批散田整合成“一块田”。

只要荒地能成片,山坡种粮也赚钱。企业算账:石牛山57亩荒地全部开荒,一年种一季旱地高粱可收两茬,亩均年产量至少1500斤,按每斤收购价4元计算,亩均毛利6000元。收了高粱后,利用冬闲田种小麦,又是一笔收入。

金牛镇农办主任汤俊峰说,这一合作模式被复制到全镇各村湾,推动村集体将荒山、荒坡、荒田等闲置资源收归村集体统一托管。镇里统筹各村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招引项目,最终顺利引入这两家企业。

乡村“联”起来,产业兴起来

走进金牛镇黄泥村,原来杂草丛生的丘陵田成垄、地成行,高粱正红。

“我们和劲牌公司签了高粱订单,村民重新开垦荒山,今年迎来丰收。”村党支部书记柯希泉说,在两家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开荒队伍中。

谈到这一变化,汤俊峰很感慨:“镇、村以前想过多种办法发展村集体产业,但缺乏经验、技术、市场,农民抱怨‘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今,农民主动开荒还有收益,“说到底,就是围绕一个‘联’字做文章。”

“我们探索建立‘联村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优化深化联农带农特色经营,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和农民增收。”大冶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戴云说。

去年,大冶市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为契机,坚持“行政区划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以“跨村联建”“多村捆绑”“联合共建”等方式,探索建立“联村经济”发展模式,打破地域禁锢,化零为整,以村企联合共建发展村集体产业,让闲置资源、低效资源变优质资产。

金牛镇打造“种—稻—米”优质稻产业链,以湖北超丰米业为龙头,引导种粮大户、社会服务组织建立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营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超丰米业负责人冯凡说,今年全镇新增优质稻种植面积近1万亩,总面积达4万亩,总产值由去年的1亿元增至1.5亿元。

灵乡镇去年成立湖北灵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镇级平台公司控股+村级集体经济入股”方式,将21个村级集体农业资源融合重组,抱团发展,首期联合多个村庄流转土地,种植食用紫薯,实行统一管理、生产和加工销售,按合作协议分成,土地收益和农户收益均提高近4倍。

--> 2024-09-27 荒地连成片 种粮也赚钱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9676.html 1 大冶两企业流转荒山逾万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