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六个力”是教育强国的 应有特征、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

□ 丁俊萍

阅读提要

建成教育强国的“六个力”紧密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教育强国的鲜明特征,彼此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核心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六个力”的根本所在,强大的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是“六个力”的关键所在,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六个力”的落脚点,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六个力”中的主体呈现,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是“六个力”的外部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六个力”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基本特质、科学内涵,凝结着坚持教育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具体要求。

“六个力”的科学内涵

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突出的是教育的政治属性,就是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动能,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答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强国的人才竞争力,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资源,突出的是教育强国的战略属性。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强国具有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才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使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源源不断的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的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教育和科技密不可分,教育为科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科技对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着引擎作用。教育强国的科技支撑力,是指我国的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科技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助力我国科学技术自立自强,进而支撑起国家的强盛和安全,保障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突出的也是教育强国的战略属性。

教育是民生的重要内容,人民期待更好的教育是其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强国的民生保障力是指能够保障人民生活幸福的能力,突出的是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强国的目的所在。

社会协同力是指不同社会团体为着共同目标而凝心聚力。教育强国的社会协同力,是指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中,能够发挥凝聚和协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各方面输送朝气蓬勃的有为青年,来凝聚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当今世界,开放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选择。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教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是要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办教育,既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也为全球教育贡献中国力量,这突出的是教育强国的国际视野。

“六个力”的内在逻辑

建成教育强国的“六个力”紧密相连,是一个不可分割、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教育强国的鲜明特征,彼此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核心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战略支撑。其中,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六个力”的根本所在,强大的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是“六个力”的关键所在,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是“六个力”的落脚点,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是“六个力”中的主体呈现,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是“六个力”的外部拓展。

具体而言,教育强国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才能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特别是名家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打好基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力,才能夯实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高水平科学技术支撑;具有强大的民生保障力,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心聚力;具有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才能汇聚教育事业巩固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教育和人才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才能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视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既不断提升自己,也服务人类进步事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建成教育强国的“六个力”,既是教育强国的应有特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

“六个力”的实践要求

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高质量开好思政课,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同时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造就符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标准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发挥好学校思政课的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不断增强思政引领力。

打牢根基绘就底色,加快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快形成激发活力和创造力的管理体制和高水平、可持续的保障机制,从而锻造和保障人才竞争力。

推进科学组织的办学治校理教,健全完善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范式,聚焦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双轮驱动”,构建科学探索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互促进的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筑牢科技支撑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均衡基础上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因材施教,立德树人,实现人尽其才,人人出彩。同时加快构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制度体系,创新教师评价制度,激发释放教师专业成长内生活力和自驱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增强民生保障力。

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高质量教育与高质量就业协同发展,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并行共进,从而不断增强教育强国的社会协同力。

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既要学习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办学经验,并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发展我国教育,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中心研究员)

--> 2024-09-2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9377.html 1 “六个力”是教育强国的 应有特征、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