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

变不可能为可能 村干部才越当越有味

——对话公安县“百万村”党支部书记贺军农

居间服务改革唤醒了沉睡的乡村,实现了村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三方共赢。(湖北日报通讯员 颜石 摄)

神台湖村党支部书记贺军农(右一)田间察看稻谷长势。(湖北日报通讯员 李洋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刘映阳 通讯员 夏峻 王文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近三年,公安县在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鼓励各村积极探索居间服务改革,用市场化手段盘活集体资产资源,使公安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跨过20万元台阶,其中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达到74个,“百万村”由改革前的6个增至26个。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公安县采访,对话县委书记和“百万村”领头人,听他们讲述居间服务改革落地开花的故事。

“原以为20万都搞不到,结果挣了100万”

记者:谋划居间服务改革时,神台湖村是什么情况?

贺军农:神台湖村属公安县毛家港镇,有村民小组12个,645户,2582人,耕地7433亩。当时基础薄弱、田地低洼,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集体经济收入不到15万元,在全镇排名常年垫底。2022年初,镇党委镇政府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给我们村定下了50万元的目标任务。不瞒你说,刚开始村两委班子非常抵触,我心里也直犯嘀咕,别说50万元,只怕20万元都搞不到。我多次找镇里要求降到20万元,都吃了闭门羹。

记者: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0万元,是怎么做到的?

贺军农:镇领导一语点醒梦中人。神台湖村土地没有大面积流转,这就是稀缺资源。只要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还怕集体经济上不去吗?后来我们陆续对接了五六个经营主体,虽然没谈成,但是越来越有底气了。

到了4月份,有一家企业来村里流转土地,准备种植红高粱,每斤收购价5.6元,一年一季,千平方米地块能收600至800斤,利润很可观,也符合国家政策。当时我们提出,按每平方米旱田0.6元、水田0.8元付给农户流转费,另外给村集体一定数额的居间服务费,老板很乐意,很快就签了4000亩流转协议。

我算了一下账,每年仅这笔居间服务费村集体能收入70万元,心里乐坏了!后来,我们把村里的荒湖、荒滩改造出来,又陆续流转了一批土地,去年总收入达到了103万元。因为居间服务改革,我们成了“百万村”,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过去经营主体“一对多”,现在是“一对一”

记者:这些老板怎么愿意出这些钱?干吗不直接找农户?

贺军农:你可能会有疑问,村集体是不是占了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便宜,其实不是的。田在农民手上,但是种田的人年纪大了,种不了,又租不出去,很多人把田白送给亲戚朋友代种。经营主体呢,想来包田,但是一看都是零零散散的,要和农民一户一户谈,太麻烦,最后都放弃了。

现在不一样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给农户做工作,把田块集并起来,统一对外找经营主体流转。简单地讲,过去经营主体对接一家家农户,是“一对多”的关系,现在只对接村合作社,是“一对一”的关系,村合作社就成了市场主体和农户的居间人。

记者:会不会有人觉得村集体的钱挣得太容易了?

贺军农:这个居间人不好当呢!要大面积流转土地,首先得小田并大田。但是田哪有那么好动呢?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刚开始,连亲戚朋友都在背后骂我,我们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磨破嘴跑断腿,开了几十场户主会,大家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借着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机会,村集体把田全部平整了,然后把地力最好、耕种最方便的,调到一起,安排给自种农户;种田大户的流转地,调到一起,自成单元;其他的就给经营主体,大片连片土地,方便机械化耕种。

经营主体进来后,村集体要配套修路,通水通电,他们和农户发生了矛盾,要靠我们协调。农户这边也要服务好,有的家里意见不统一,有的看到经营主体挣钱了想把田要回去,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处理好。

事情要是办砸了,人家还不恨死你

记者:这几年有没有出现大的矛盾?

贺军农:有!那家种高粱的企业进来后,因为面积太大,管理不善,拖欠流转费,老百姓吵翻了天!想想也是,你把大伙的田并过来,搞砸了,还不恨死你?当时压力很大,年底就解除了合同。一下子腾出这么大的田地,到哪儿去找老板来接盘呢?后来到处发信息,见了不少人,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轻易答应,更不敢全部流转给一个老板了。毕竟农民经不起折腾,农时也不等人啊!

当时县里刚上线了“三资”智慧服务平台,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把招标信息挂了上去,没想到很快就被湖北农意惠农贸有限公司拍下1800亩。剩下2000多亩,也陆续发包给本村和周边的种植养殖大户。

记者:现在村里的经营主体发展得好吗?农户收益如何?

贺军农:现在村里最大的经营主体就是农意惠。这家公司也是种高粱的,专门给贵州的酒厂供货,收益很稳定。现在每天要在村里请20到30名农民,劳动报酬150元一天,都是日结,村里不少老人、妇女都在这家公司打零工。

村里现在还有40多家养虾大户,忙的时候也要在村里请人。我们村有个老人叫彭定安,家里有12亩地,每年流转费有5000多元,平时在村里打零工有8000多元,加起来有1万多元。合作社算了一笔账,开展居间服务改革后,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

村集体有钱好办事,村干部越当越有味

记者:村集体这两年挣钱了,这些钱是怎么花的?

贺军农:县里有个大致的指导意见:三成作为公积金,用来保障村级组织基本运行和应对突发事件;四成作为公益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防汛抗灾、民生保障等支出;剩下三成,用于股民分红或扩大再生产等。

“手里没有一把米,唤鸡都不理。”以前,村集体没有钱,连一条像样的生产路都修不起,老百姓意见很大,村干部也觉得一点味都没有。这两年,我们还清了近40万元的债务,修了10多公里生产路、3座桥,所有断头路都打通了,另外还新装了157盏路灯,村容村貌大不一样了。我们计划在今年底,拿出35万元来给农户分红,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一切,都是因为居间服务改革,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记者:接下来准备怎么办?村集体、农户增收还有空间吗?

贺军农:这两年我们通过土地资源居间,和经营主体、农户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合作社准备把村里的闲散农机组织起来,再购买一部分,为经营主体、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社会化服务,包括种子、化肥等农资,也在考虑是否统一提供,帮他们降本增效,村集体、农户也能增收。

我的体会是,市场是无限大的,机会也是无限大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好,居间服务改革也罢,都是要村集体经济真正地动起来,不能坐在家里等市场,抱着金饭碗讨饭吃。村里的土地、农机、闲置劳动力、项目建设、生产服务等等,都是资源。只要你想干,只要你敢干,什么时候都有机会。

--> 2024-09-25 ——对话公安县“百万村”党支部书记贺军农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9221.html 1 变不可能为可能 村干部才越当越有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