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

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黄石新港致力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节点港口。

现代有轨电车串起黄石老城区和新区。

产城融合的大冶湖核心区。

黄石打造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图为联新显示。

承接武汉都市圈产业转移,图为锐科激光。

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成为对开放的新窗口。

黄石,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青绿的山水诗画和工业文明交相辉映,让这座城市不断蝶变。

如今,在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路上,黄石蓄势而发,成势见效——

打开高质量发展答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均衡、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跃然纸上:近三年来,黄石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黄石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分别增长22.9%、8.4%。

一连串数据背后,是黄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持续奋进,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

改革牵引 奋进全省第一方阵

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聚焦承担的八项省委、省政府重点改革事项,黄石突破痛点、难点,统筹推进大财政体系、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国资国企改革、供应链平台体系建设等,建立新机制,催生新动力。

作为全省两个大财政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黄石盘活国有“三资”,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探索打造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的经济增长新动力机制,试点改革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黄石实施“五个一百”市属国企增资扩容,即金属矿、非金属矿、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特许经营权、供应链服务营业收入各实现估值增资100亿元,通过对3家市属国企增资扩容,壮大市属国企资产规模。

2023年6月,作为全省首批试点,黄石推行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建立覆盖投资项目策划生成、建设管理、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解决总量失控、结构失衡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

穿江跨湖大通道,预计总投资10亿元,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叫停;奥体大道东延,总投资4.8亿元,项目过度超前,缓建……政府投资项目通过“两算”(项目竣工结算、政务决算)“三评”(项目绩效评价、行业绩效评价、区域绩效评价)“四问”(问理由、问依据、问资金来源、问效益),对过度超前、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可能形成隐性债务的政府投资项目喊停。

黄石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债务风险化解和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推动有效债务和有效投资良性互通。

6月25日,黄石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聚焦融资、供应链建设、产业投资三大主业,开启传统平台公司从融资向产业投资的转型,通过货源直采、长协供应、金融保理等供应链服务,建立能源、建材、粮食供应链平台。

近年来,黄石市持续打造基金矩阵,设立基金19支、规模91.14亿元,筹集资金30.75亿元,累计投资广合科技、诺德股份、融通高科、天玑智谷等项目24.91亿元,带动企业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企与民企并肩成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黄石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以省级病理远程服务平台为依托,以市县两级区域病理诊断中心为龙头、5家设置病理科的公立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高效病理服务体系,通过全流程数字化、诊断智慧化和远程病理服务常态化等方式,让群众享受便捷、实惠、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那么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数公基)就是这座城市的大脑,是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底座。抢抓第二批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机遇,黄石全力推进“数公基”建设向乡镇、村(社区)扩面,致力于城市治理、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系统数据共享。7月4日,全省“数公基”建设工作专题会在黄石召开。

用为导向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暑热未消,黄石科技城舒爽宜人。无论冬夏,来自地下百米深处的“空调水”在这座“城”循环恒温。

作为黄石最重要的科创平台,投资百亿元的黄石科技城占地1700亩,吸引全国科创团队汇聚于此。

黄石科创和人才集团董事长孙军说,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构建以用为导向的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黄石科技城作为创新主战场,为黄石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硬核支撑。

2022年7月,黄石科技城一期科创中心开园,讯飞华中(武汉)有限公司、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研究院……96家研发机构和科创企业落户,为黄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黄石在全省率先建成武汉离岸科创园。两年时间,引进高端研发人员近500人,16家入园企业联合武大、华科等15所高校,攻克“卡脖子”难题50多项,搏控自动化等59家黄石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新增专利40余项,年产值超100亿元。

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全面链接珠三角、长三角,黄石在上海、深圳建成离岸科创中心。全市5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20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开展联合技术攻关800余项。

营造创新发展生态圈,黄石设立1亿元的产业创新人才基金,从高校选派46名博士赴科技型企业脱产工作,405名科技特派员赴企业开展技术指导;组建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科创下午茶”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融资贷款、引进人才服务,惠及企业600余家。

大冶特钢高端装备用特种钢、核心零部件用钢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国外垄断,制定专用标准,年增产值5亿元;新兴管业联合武汉科技大学攻克超大口径热模离心球墨铸铁制备关键技术,主导订立修订国际标准20项,设立国内标准17项;宏和电子攻克电子级玻纤布关键技术,生产全球最高端4微米电子级玻纤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目前,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黄石专区“天网”平台建成运行,正组建黄石科创供应链服务联盟“地网”。截至8月27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64家,“天网”平台黄石专区累计采集企业需求1723项,对接1281项,核心数据均位列全省前列。上半年,黄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1.85亿元,占GDP比重25.9%,居全省第二,增速19.6%,居全省第三。

高水平开放 融入新发展格局

秋日,黄石新港。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卡车排成长龙,直通花湖机场。

“每天货值2500万元,发往比利时列日,美国纽约、迈阿密等国际机场。”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石正刚说,跨境电商业务今年5月运营后,常处于爆仓状态,月出口货值达1亿元。

自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开关后,依托黄石新港、花湖机场,招来一批外向型企业,全方位构筑黄石对外开放新优势,助推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步入快车道。

黄石连续13年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市。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0.2亿元,同比增长15.4%,总量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3938万美元,同比增长129.7%;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1.7亿元,同比增长4.6倍。

分析这280.2亿元外贸进出口数据,一般贸易进出口238.8亿元,增长7.3%;加工贸易进出口36.3亿元,增长85%;保税物流进出口4.9亿元,增长12倍。拥有综保区的黄石,贸易方式更加多元。

令人欣喜的是,民企进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总额达170.8亿元,增长14.5%,占61%;外商投资企业总额84.4亿元,增长38%,占30.1%,东贝压缩机、劲酒、智能显示终端、印制电路板等产品行销全球。

今年6月,黄石新港三期4个万吨级泊位竣工投产,服务弘盛铜业、宝钢黄石涂镀板、新兴管业、优科等一批原料需大量进口的外向型企业。此前,黄石新港开通韩国釜山近海直达航线、黄汉欧“长江号”中欧班列首发、宁波舟山港至黄石江海直达航线,标志着黄石构建高效“双循环”国际物流大通道迈上新台阶。

发挥临港优势,黄石新港建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推进长江多式联运降本增效,打造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

发挥临空优势,对接花湖机场,用好国家综保区、湖北自贸区黄石联动创新发展区等开放平台,黄石做实临空经济区、临空商务产业园、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打造临空产业和临空服务集聚区。

全域一体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站在黄荆山远眺,大冶湖核心区,商业综合体、住宅、厂房、写字楼掩映在路网和绿树间,一片繁华。

大冶湖核心区位于黄石老城区、大冶城区、黄石新港三地中心,是“武汉都市圈”黄石——大冶组团核心地带,承担着黄石全域一体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任。

从沿江到环磁湖,再到环大冶湖,三次拓展,黄石城市空间和发展格局进一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

如今,穿越中央城市公园黄荆山的通道已有6条,还在不断加密,现代有轨电车将黄石老城区与大冶湖核心区紧紧串联;联接武汉新城、大冶、黄石经开区、黄石新港的快速路即将通车。

锚定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目标定位,黄石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人口流动及产业发展等因素,科学制定发展目标:2035年黄石市域常住人口275万,实际服务人口300万,城镇化率78%,黄石城区人口160万。

至2023年底,黄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24%,居全省第2位。大冶人口城镇化率达63.42%,黄石——大冶基本实现同城化。为了更好融入一体化发展,阳新县抢抓城市和产业“双集中”省试点县机遇,加快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服务集成。今年以来,新增进城人口15751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新增进城人口38262人。

如今,黄石“一主一副,两带多点”四化同步发展空间结构已成型。“一主”,以黄石大冶城区为主,建设大冶湖核心区,打造市域发展主中心;“一副”,以阳新城区为载体,打造南部新型城镇化承载区,成为市域发展副中心;“两带”,沿长江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和沿黄荆山、梁子湖打造链接武汉新城绿色创新发展带;“多点”,以重点镇为依托,形成多点支撑。

人民至上 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夕阳西下,下陆区青龙山社区联合小区广场,75岁的王五珍老人坐在轮椅上,久久不愿回5楼家中,“每天下楼待会,是最高兴的事。”

联合小区由多家单位家属楼组成,多为退休老人,过去没电梯。黄石市全省率先通过加装电梯立法,联合小区在政府补贴加居民众筹方式装上电梯。目前,该市256部电梯投入使用,目标3年加装2514部电梯,让幸福生活“多键直达”。

黄石是住建部确定的全国老旧小区城市更新试点,致力打造完整社区,居民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

2023年,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黄石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45个,惠及居民15.7万户。今年该市提出,以“绣花功夫”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完整社区覆盖率达20%,争取纳入全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

工矿区发展成市的黄石,依山而建的职工宿舍、村湾民房,纵横交错,仅西塞山区沿黄荆山10余公里山谷间,便有10多个“湾子”,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湾子”被闹市包围,改造危旧房,成了群众的期盼。

西塞山枣子山片区17栋原是大冶钢厂职工小区,五十余载岁月侵蚀,被鉴定为D级危房,只能拆除。但这里地处闹市,生活便利,如何还建补偿?该区创新腾迁回购方式,打破传统棚改按新房价格补偿安置思路,改为按二手房价格回购补偿安置,采取货币化、异地房票、本地房票三种方式,既满足了居民需求,又降低了征迁成本。黄石推广该经验,选定黄石港区天园片、工矿集团危旧公房等7个项目为试点,探索危旧房改造的“黄石模式”。

建成幸福食堂83个,新增停车泊位8398个,帮助4508名困难人员就业……8月22日,黄石市政府“十件实事”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1614个子项已开工1333个,开工率82.6%;完成投资31.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5%。

工业之城,越发秀美。黄石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文旅综合体、文旅消费集聚区、乡村旅游样板带,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发展和安全 这条底线牢牢守住

258处湖泊、266座水库、76.8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黄石,湖库纵横、水网密布、山清水秀。

省委、省政府赋予黄石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黄石提出:守牢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地质安全、平安稳定等底线,以高水平的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黄石篇章。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黄石对标省级安全底线“一张图”,对省级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底线要素直接落界;对国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等绘制安全底线“一张图”,将全市流域划分为7个三级流域、56个小流域,逐项明确管控要求,确保安全底板稳固。

筑牢安全底线,发展才能无忧。黄石坚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沿江城镇发展带、产业创新发展廊道三者相互嵌套,形成廊带结合、蓝绿交织的开放型组团式空间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

随着武黄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武汉新城快速通道过境,临空、临港、临光谷的黄石,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对接武汉新城,黄石临空区建设光谷东科创岛,在大冶湖加快建设黄石经开区、大冶湖高新区等创新产业组团。

黄石浓墨打造沿江城镇发展带,203省道串起花湖机场、黄石城区、新港园区、工业重镇富池,直抵江西九江,沿江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已然成型,一个点石成金的地方,蔚然而生。

策划:黄石市委宣传部

--> 2024-09-2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89193.html 1 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 /enpproperty-->